我修上師相應法 (文 / 釋蓮屹)

 

 

 

如果我們從「身心靈」的語言走近上師相應法:專注讓神經安穩、呼吸與咒音讓身心協調、觀想光明使情緒鬆開--這些都是真實可感的入口,也確能成為年輕讀者、青少年走近密法的橋樑。而要讓入口成為道路,關鍵在入「三摩地」,方能承接根本上師的加持。身口意三密並行,是讓加持「落地」的方式。

 

一、橋要接上路:相應的真正定義

身心靈語彙可以作橋,但中心詞只有一個 —— 傳承加持力。所謂「相應」,不是情緒舒緩,而是法界本體、根本上師、弟子之心三者同體。根本上師即十方三世諸佛身口意之總持;當行者至誠發願、護持三昧耶、恆常修持,自力與上師力才會銜接。

上師相應法不止於「放鬆、療癒、調頻」,更深的指向是:以傳承為因、以加持為緣、以正法為道、以三密為用、以成佛為果。它之所以殊勝,在於傳承法流真實落地於行者心續;療癒只是隨分功德,解脫與成佛才是本旨。

 

二、傳承是種子:沒有「因」就無「果」

密教重視傳承,不是形式,而是法流。沒有傳承的種子,便無從萌芽、長成、開花結果。上師相應法的龍骨有五:

(一) 皈依依止真正的根本上師(惟一而相續),成佛之始。

(二) 發菩提心,以度眾為宗,使修行不落「高級的自我療癒」。

(三) 懺悔淨障,知一切惡緣由心起,誓斷其相續。

(四) 供養與護持,守三昧耶;具德上師是三寶總持,使法流不絕。

(五) 得傳承加持,恆修相應法,使法身之見漸現,般若增上。

請牢記:傳承加持力唯 根本上師所有。因此 根本上師是一切密法之根本;若無與師相應,雖修諸法,終不得其脈。本宗傳承本尊為蓮花童子;上師相應法與蓮花童子本尊法相即相入,三密合一方曰如法。這四字總訣--「根本第一」--不是口號,而是護我們不雜脈、不走偏的命脈。

 

三、什麼叫「相應」?

相應的核在見地:加持落在「見法身、見明體」。此見一開,其餘效驗自生:

--由上師加持而開悟:正見現前,取捨有據。

--由上師加持而除魔:外邪不侵、內魔不起。

--由上師加持而離煩:煩惱起時能照破、能轉為道用。

-- 由上師加持而證同體:師、法、我一味,行住坐臥皆在道中。

這不是心理暗示,而是傳承心印的活水入心之後,與行者身心節律合拍的必然。

 

四、入三摩地得「法流灌頂」

上師相應法訓練的,是念頭的專一:讓心有一個清淨所緣而不散不逐;令息綿長細穩、聲不粗不斷、觀清明不昏。當息—聲—觀同一節律,心氣合一自然成就;由專一入三摩地,由三摩地承接加持,由加持開見明體,進而起用。

相應既穩,此後再談二灌所涉的氣、脈、明點,才不致出岔。

 

五、師徒之脈

古典瑜伽稱 guru 為「去闇示光」之師:先觀機擇法,再令弟子以長時苦修 (tapas) 消化所授,凝成第一手智慧 (prajñā),最後由師徒共證。這條師徒線提醒我們:依止—受教—證成的秩序不可顛倒。

瑜伽八支提供清楚的身心階梯:制戒、內制是德土之根;體位、調息使身息和諧;制感護去外馳;攝心定所緣;禪那開花;三摩地結實。於密乘,這些不被視為目的,而被視為器:端身合印,是身密的器;調息配真言,是語密的器;觀上師放光,是意密的器。器備則流易入;當三密合一,加持方能「住」在行者身心,從安穩過渡到見地。

 

六、根本第一

今日修學真佛密法者,務請銘心:根本第一。常持根本上師心咒、結印、觀想,三密合一,是為如法;離此要訣,便失傳承加持,終不相應。寧一而純,不雜而亂。

身心靈語彙是橋,但相應之所以名為相應,是因為傳承法流能在心續中落地生根,見法身之明真的現前了。

 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