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卷第三〉
「阿難。火性無我,寄於諸緣。汝觀城中未食之家,欲炊爨時,手執陽燧。日前求火。阿難。名和合者,如我與汝,一千二百五十比丘,今為一眾。眾雖為一,詰其根本,各各有身,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,婆羅門種。優樓頻螺,迦葉波種。乃至阿難,瞿曇種姓。阿難。若此火性,因和合有。彼手執鏡於日求火。此火為從鏡中而出,為從艾出,為於日來。阿難。若日來者,自能燒汝手中之艾,來處林木,皆應受焚。若鏡中出,自能於鏡,出然於艾。鏡何不鎔。紆汝手執,尚無熱相,云何融泮。若生於艾,何藉日鏡光明相接,然後火生。汝又諦觀,鏡因手執,日從天來,艾本地生,火從何方遊歷於此。日鏡相遠,非和非合,不應火光,無從自有。汝猶不知如來藏中,性火真空,性空真火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阿難。當知世人,一處執鏡,一處火生。遍法界執,滿世間起。起遍世間,寧有方所,循業發現。世間無知,惑為因緣,及自然性。皆是識心,分別計度。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。」
火性無我 寄於諸緣
我們講《楞嚴經》吧!我一面講一面跟大家解釋比較好一點,因為祂的經文真的不是一般人看得懂。
「阿難」—— 就是講阿難尊者。釋迦牟尼佛跟阿難尊者講:「火性無我。」這個「火」本身來講,它沒有什麼自性的,是因為「緣」,「寄於諸緣」,很多緣合在一起才會出現火的。
手持銅鏡 正對太陽 照向艾草生火
「汝觀城中未食之家」—— 你看城中未食之家,你看這個城裡面很多還沒有做飯的,還沒有炒菜的,這些還沒有吃飯的時候,他們想要開始煮飯的時候。「欲炊爨時」—— 就是生火啦,就是要開始煮飯、煮菜了。他們是用「手執陽燧」——「陽燧」是什麼東西?是一面銅色的鏡子。「日前求火」—— 在太陽底下去求那個火。以前當然不像現在有這個一開火就來,沒有的!那怎麼辦?要煮飯,又沒有火柴。那時候也沒有火柴,也沒有瓦斯可以生火,家裡也沒有瓦斯可以生火。那你要煮飯的時候怎麼辦呢?如何點火?
印度銅鏡取火 中國鑽木取火
他們是拿那個銅,在印度就用陽燧,就是屬於銅色的鏡子。看著太陽正中央,然後拿銅色鏡子照向一種草。「日前求火」—— 就是太陽的底下去求這個火,讓火能夠生出來。那叫做什麼草?它這個是艾草,一種草,放一些草,然後用銅鏡藉著太陽光,然後太陽光照向那些草,那些草火生起來,他是用這個方法。
我們古代在中國講鑽木取火,就是用木頭去鑽,鑽到火生起來,就是鑽木取火。他這是用銅鏡取火,銅鏡跟太陽然後照向一種草,那個草生起火來就可以開始煮飯,火是這樣子求來的。

教團雖為一眾 各有種性名字不同
釋迦牟尼佛就講說:「阿難尊者,什麼叫做和合呢?」像我釋迦牟尼佛跟你,跟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,這樣合起來,就是「今為一眾」,也就是一個 group,一眾就是一個團體。像我們真佛宗就是很多的弟子合起來,就叫做「真佛宗」。釋迦牟尼佛講說我跟阿難,跟一千二百五十個出家人等於是一個團體。「眾雖為一」—— 雖然是一個團體,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身體,都有自己的生氏族名,都有自己的名字、自己的種姓。
舍利弗是婆羅門 釋尊阿難剎帝利
在印度有四種種姓。祂說如「舍利弗」,舍利弗是什麼種姓?舍利弗就是大弟子嘛!他是「婆羅門種」。印度有四個階級,婆羅門種就是修行人跟大學者、很有名的學者,都屬於婆羅門。修行人跟大學者都是屬於婆羅門種,舍利弗就是屬於婆羅門。
這個「優樓頻螺,迦葉波種。」也是一個種的名字。「優樓頻螺,迦葉波種。」迦葉是另外一個種族,有三種迦葉,其中的一種就是優樓頻螺,是屬於三種迦葉的波種。
瞿曇種姓即剎帝利王族
「乃至阿難。」阿難是「瞿曇種姓。」什麼叫瞿曇種姓?就是剎帝利王族。婆羅門、剎帝利。剎帝利是印度人第二個種姓。那麼阿難尊者就是瞿曇種姓,就是剎帝利,又叫做瞿曇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也是屬於瞿曇種姓,因為祂是王族嘛。
他有各種種族,好像它的種族分成四等:一個是修行人、婆羅門;再來就是剎帝利王族;再來就是商人;最後是奴隸,四個種姓。四個種姓他們好像有些是不能夠合婚的,是不能夠在一起的。阿難也是王子嘛,所以他是剎帝利的種姓。種姓有好、有不好,像舍利弗他是最好的,是婆羅門。阿難、釋迦牟尼佛是剎帝利。
火非從太陽 銅鏡 艾草 所生
祂跟阿難尊者講:「若此火性,因和合有。」—— 如果這個火,你求來的火是因為和合才有的,這個火到底是從哪裡來呢?你拿著鏡子在太陽底下去求火,這個火如果是從鏡子中出來的…。是從鏡子出來的嗎?是從艾草那裡出來的嗎?是從太陽那裡出來的嗎?
阿難尊者你要想一想,如果從太陽那裡出來的就會燒喔。太陽那裡出來的,然後燒到你手中的艾草。「來處林木,皆應受焚」—— 如果「火」從太陽出來的,所有樹木都會著火。祂意思是講說不可能從太陽那裡出來,這個火不是從太陽那裡出來的。如果火從鏡子中出來的,那你手拿著鏡子,鏡子為什麼不熔化掉呢?那你手又拿著銅鏡,你的手為什麼不燒呢?所以不可能從鏡子那裡出來的。現在再剩下來就是火從艾草那裡出來,你手上拿著艾草,也執著鏡子,你手也不會熱。
祂的意思是講說,其實這整篇文章就是講說,這個火不是從太陽那裡來的;也不是從銅鏡那裡來的;也不是從艾草那裡出生的啦!如果從艾草那裡出生的,那火是從哪裡遊歷到這裡?從哪裡來到艾草呢?太陽跟鏡子相距那麼遠,也不是兩個和合的,不應該有火光。「無從自有。」它會產生出來就很奇怪了。
如來藏中 性火真空 清淨本然周遍
所以祂就講說,你現在知道嗎?在如來藏中,也就是「妙明真心」之中,「性火真空」—— 這個佛性跟火是空的。「性空真火」—— 因為佛性是空的,火也是空的,才會有火。所以「清淨本然。」——本來就是這樣子的。「周遍法界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阿難,當知世人,一處執鏡,一處火生,遍法界執,滿世間起,起遍世間,寧有方所,循業發現。」——根據這個你就知道了,世間的人他本身不知道,就以為是因緣所生,或者是自然,就是這樣子,這個全部都是因為你本身的心有分別計度。雖然有這種講法,「都無實義」—— 其實都沒有真正的意義在裡面。
妙明真心 如來藏性 本自具足
我只能夠這樣子跟大家解釋了,火不是從太陽那裡出來的;也不是從那個圓鏡出來的;也不是從艾草那裡所產生的。三個東西,太陽、銅鏡、艾草本身都沒有火,是這三個東西結合起來才有火產生出來的。這三個東西本身都沒有火。然後,釋迦牟尼佛就用這個來解釋「妙明真心、如來藏性」本身就有。火是空的,但是能夠生火。像這樣子,不是自然產生的、也不是因緣產生的、也不是和合產生的;是因為妙明真心產生的,就是這樣子講,這樣講對不對?因為沒有什麼好講 (笑)!
火是眾緣所產生
眾緣是妙明真心所生
在古代他們取火,我們現在取火當然不是,因為有瓦斯公司,然後送瓦斯到你家裡來。你只要轉一下,啪一下,火就起來了,現在就是已經到這個地步了。不用鑽木取火,不用銅鏡取火,不用放大鏡來取火。不用了!古代當然沒有,沒有 gas,沒有能源,取不了火,就是要用太陽、銅鏡、艾草三個。火是從眾緣所產生的,眾緣從哪裡產生的?眾緣當然是妙明真心產生的,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講。因為祂舉這個例子,說生火是這樣子生的,火是這樣子來的。
蚱蜢被高壓電到 引發森林大火
但是,祂講的這個道理有的時候,實在是很那個…。我記得那個森林大火,沒有人去放火,森林為什麼會起大火?我記得有一個事情是這樣子,森林大火有時候是有一種蟲叫蚱蜢,蚱蜢你知道嗎?蚱蜢跑跑跑,跑到高壓線哪裡,啪一聲,被電到了,掉到草地上,草地上起火。結果把整個森林都全部燒了,有這種事情。蚱蜢跳啊跳啊跳啊,跳到有那高壓的地方,啪!牠被電到,電到全身起火,然後掉到草地上,草地上就起火。那時候周遭都沒有人,森林裡面、曠野裡面,整個森林全部起了大火,那火從哪裡開始?是從一隻蚱蜢開始。
水火無情 關閉水火 巡查安全
現在就是變成這樣子了,你家裡你如果忘掉關火,那就很危險的事情。我每天出門的時候,就要先到廚房。要出門了,先到廚房,然後廚房每一個看到那個「OFF」,都要看一看。每一個 OFF、OFF…。看啊看啊,火爐都沒有火,好!那就安心出門。我害怕有一個有火的,他們忘掉關,那火起來的話,回去的話你房子都沒啊,那就完蛋了!回去就無家可歸了,就只有回到「密苑」。
所以每一次記得要關,出門的時候要巡一下廚房的火,還有廚房的水也要巡一下。不然,你家裡整個地板都是水,地毯上全部都是水,因為水龍頭你沒有關,那個水滿出來整個灑到你的地上,很難清理的。所以,水火無情啊!水跟火無情。所以每次出門的時候,都要巡查去把廚房看一看,那些火有沒有關?通通都要看一下,不然房子都沒有了。尤其美國房子全部是木頭的,一燒就全部完蛋了,什麼東西都燒光了!水也一樣,整個水龍頭都要關好,那都是很重要的。出門的時候,巡一下水、巡一下火,水火無情嘛!
眾緣合起來才會生火
釋迦牟尼佛講「火」,印度人要做飯了,就趕快拿著鏡子在太陽底下求火,然後燃在艾草上面。現在我們知道用放大鏡也可以,太陽光射到放大鏡,放大鏡集中成為一個點,你用一張紙它就燃起來,就很容易燃起來。有時候是這樣子,太陽在上面,你那個玻璃鏡子反光,集合在一個地方,那個草也會起火的,這個道理就跟釋迦牟尼講的一樣。這眾緣合起來它才會生起火。

水火無固定形相 真實義在如來藏
火本身來講它沒有固定的形相,也沒有從哪裡來。也不是從太陽來;也不是從鏡子來;也不是從那些草出來。只是很多的因緣集合在一起,它火就生起來。但這也不是說完全的因緣性,也不是和合,也不是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就產生另外一個東西,也不是和合。按照釋迦牟尼佛講,火它本身沒有真實義。其實真實義是在「如來藏」中,就是講如來藏。
體溫從何而來?
像我們人,我們講一下好了,人的溫度從哪裡來?我們人有溫度,從食物?食物本身來講也沒有火,食物本身沒有火。從肚子?也不知道從哪裡來啊?我問你,我們人的溫度從哪個地方產生?肚子?(笑)。就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,我們人身上的溫度從哪裡來?如果是食物的話,你摸它,它會熱熱的。有時候是冷的啊!對不對?有些食物是很冷很冷啊,像涼菜,你只吃個涼菜,你身上還是有溫度啊!人的身體的溫度從哪裡出生?研究一下!(答:火性。) 是火性喔!
一切微塵色相 皆有地水火風諸性
你講。(蓮寧上師:釋迦牟尼佛曾經在經典講到「火性無我」,為什麼叫無我?因為是諸行無常。所以一切的色相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集合在一起,最微小的一定有火。所以為什麼說我們是火宅,到最後火一滅,生命也沒有了。聲聞乘的修行,當他們在靜坐的時候,觀想地、水、火、風的禪定,他們要觀想色跟身之間。就是師尊之前開示地大的時候,講到空間裡面最後的種子是火性。所以一切色相的東西,所見到的一定有火性。所以為什麼叫諸行無常?拙火的生起也是這樣子。所以剛才講食物有火性,釋迦牟尼佛在《俱舍論》裡面開示過說很多種心,其中有種觀想是要觀想食物裡面有火性。謝謝師尊!)
對!但是事實上很多的食物有些摸起來沒有火的。(蓮寧上師:但是在最細微的。) 就是講說很微細的東西裡面,它本身含有火的性。(蓮寧上師:所以師尊開示地大的時候,有講到極微塵跟微塵,師尊講到七分色。所以在科學裡面,分子跟分子中間都是有吸引力,就是空中有色,色中有空,在《俱舍論》跟小乘的經典。聲聞乘的修行都是以現在師尊所講的,為什麼講十八界、講七大?後面有講到菩薩的修行用二十五種方法來修行。釋迦牟尼佛現在開示眾生的相,然後再由我們的相去看空性。就是人空跟法空,後面會講到。)
也就是說什麼東西通通都有火性就對了!(蓮寧上師:就是有地、水、火、風,可是火性一定有在裡頭,都有地、水、火、風。不管什麼東西,色相的東西都有。像水也是有地、水、火、風在裡面。像八卦裡面講「乾三連、坤六斷」,那代表著生命。)
微塵中亦有地水火風
乾坤吶!這個「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澤、水、火、山」就是八卦。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澤、水、火、山這八個東西,就是八卦。存在這很微小的地方,都有它的火性、也有它的地性、也有水性、也有土性。地、水、火、風都含在微塵裡面,都有的。所以真正要講說它到底在哪裡?其實都有。
寶瓶氣生拙火 融化菩提心月液
我們修行的時候,像修內法的時候,我們就觀想集中在一個地點,就觀想在下丹田,就是「拙火」。臍下四指的地方,把它觀想所有的氣全部到那裡,氣集中了以後,它也能夠生火。氣集中在丹田的地方就成為「寶瓶氣」,由寶瓶氣產生拙火。然後再把拙火往上,到了中丹田、到了上丹田,然後把這裡 (天心) 主要的「菩提心月液」,就是屬於「水」,把它融化,融化就水火交融,一樣一樣把你身上的輪脈把它解開。全身的輪脈解開的話,就可以全身出水,也可以全身出火。另外,火還可以產生光明,密教的內法是這樣的修的。
水火交融 解開輪脈 放光虹化
所以火到底在哪裡?當然它沒有一個方所,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。只是你把所有的氣全部集中在丹田。然後持氣,就是把氣壓住讓它產生熱,就生起拙火。拙火把它運送到全身,三脈七輪都形成拙火,都有拙火。然後又把菩提心月液融化,就水火交融,一個一個把你的輪脈全部解開。解開以後,所有的皮膚毛細孔全部都放出光明。最後,以這個光明就虹化,變成蓮華生大士一樣的「化虹法」,就化虹就直接成就,簡單講就是這樣子。我跟大家簡單講就是這個意思 (鼓掌),這是屬於密教的法。
修瓶氣 生拙火 水下降 化成光
到了修內法的時候,你必須要修「瓶氣」,瓶氣是很重要的。一切的成就來自於「寶瓶氣」。就是把你的氣全部集中在一個點,然後讓它生起拙火,生起拙火你就可以讓水下降。這裡也會談到水,再來明天就要談到水了。生起拙火,我們燃那個水。
事實上剛剛蓮寧上師所講的也是對的,地、水、火、風都存在很微小的地方,都有它的地性、都有它的水性、有它的火性、也有它的風性,氣就是風。所以修行是利用我們身體地、水、火、風去修行的。然後到最後就變成光,你的佛性就跟著光融入虛空,就成就了。你必須要先把自己的全身的業障,全部通通都要消除掉,才能夠有成就的,這個道理這樣對不對?(鼓掌)
地水火風無固定形相
其實都沒有方所,真的!按照釋迦牟尼佛講,它們沒有存在一個地方。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。雖然不集中,也沒有固定的形狀。像火它本身沒有固定的形狀;水也是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。像剛剛講的,地也是沒有固定的形狀,灰塵到了最微細最細的塵,又把它切成七分,在《楞嚴經》裡面,把最微細的灰塵切成七分,它也不會變成虛空,虛空不是和合而生的。它有這樣子講。
地、水、火、風在哪裡?它沒有固定的地方,沒有固定的方所,也沒有固定的形相。像水一樣,你把它用一個臉盆裝著,水就變成一個圓;用四方形的盒子裝著就變成四方;你不定型的裝著,它就不定型的,它沒有固定的形相。火也是一樣;地也是一樣。風也是一樣,它沒有固定的,它會變成颱風,會變龍捲風,變成陣風,變成沒有風,很多種很多種,它沒有固定的,地、水、火、風都沒有固定的。
生病也是因為地、水、火、風;不生病也是因為地、水、火、風。生病跟不生病全部都是地、水、火、風。所以,我們中醫講四大不調,四大不調你就生病了,四大調和的好,你就沒有生病,你就是健康。
釋迦牟尼佛講《楞嚴經》,我們聽的、看的都懵查查 (廣東話),都有點感覺到說:欸!怎麼這樣子講?而且那個文字都很難解釋。
婆羅門 剎帝利 吠舍 首陀羅 賤民
印度的四大種姓,是「婆羅門、剎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羅」、賤民,還有商人、還有王族、還有修行人,四個種姓。你看印度那個書上面寫說「種姓下劣」,就是他本身不是很高的種姓。我的種姓下劣,你種姓下劣就是你的等級是比較低下的。你種姓是高尚的,婆羅門、學者都是高尚的。婆羅門,舍利弗是高尚的;阿難當然是王子,就是王族,釋迦牟尼佛也是剎帝利,就叫「瞿曇」。
無念不是沒有念頭 是不要執著念頭
我在想我們修行,什麼叫做「無念」?無念不是沒有念頭,那是怎麼樣?不是完全腦袋空掉、沒有念頭叫做無念。我們修行不是講到你要進入無念嗎?無念是不是沒有念頭?不是!是叫你不要執著那個念頭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