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若無魔 不能成道
師尊在《佛與魔之間 》師尊以祂的人生經歷、學法經歷告訴我們:「佛若無魔,不能成道」。原來魔的存在,並不只是負面的力量,讓我們恐懼的。照師尊講,佛如果沒有魔來考驗,你還不能成就。師尊更進一步提到,有天魔來考,你只要越往上,就一定會有各種層次的考驗 ,這也是一種轉化。
外面最大的魔也就是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 」,欲界最高天的第六天魔 。在佛教的觀點,魔有魔的眷屬、佛有佛的眷屬正邪交戰的 一種概念。
「行善」在佛的觀點裡面,不是究竟,它只是六度當中應該要去做的一件事,是資糧道。對於成就佛果來講,只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前提 ,它不是整個佛法的全部。
內在顯現的
意識也有魔障 《楞嚴經》提到,五陰魔用識,色受想行識 ,原來你的意識,也可以對我們造成障礙,這就是潛意識,一般人是沒辦法理解的。連表面意識都理解不了,更何況潛意識。
夢幻也是魔 不是看到美妙的宮殿在你的禪定當中顯現, 那就是真的。原來在禪定當中,也有很多的崎嶇的歪路。譬如《定中之定 》、《坐禪通明法》關於禪定的書是要叫我們認清,每一個階段、每一個境界當中「正」、「邪」應該如何知幻即離。
妄想神通 太執著於六神通也是魔 ,廟裡面也有魔、恐懼也會變成魔、業障;連靜坐也會入魔,不只佛教,連神父也會入魔。
佔舍 外在的魔如果跑到你的身上不出去, 這個叫做「佔舍」,就是你被它控制了。
降魔心法 可參閱《佛與魔之間》,從目錄可以看出根本上師將祂的修學經驗書寫出來。
禪定時顯現的境界,不應該執著在那個境界,你要認知,有時候你的氣在走,走到某個地方顯現出來的境象,你要超越它、要跨越它;如果它一直存在,師尊教過我們,你要唸「密教的真言」--就是唸「根本上師心咒」,唸三句、七句, 如果它還存在,如果祂教的東西是符合邏輯的,符合人間的倫理綱常,那麼你可以聽。我們還是需要判斷的。
師尊曾開示過,無形的靈眾告訴你的事,你自己要判斷,如果祂跟你講的是符合邏輯的,你可以去聽、可以去做。如果祂叫你殺人、放火、去做違背人間的事情,那當然不可以做。沒有靈覺的人要這樣思考,有靈覺的更要比別人多一份警覺。
師尊說;他從小到大是活在沒有陽光的世界,最後他終於知道,就是要在這個沒有陽光的世界,自己成為自己的一道光,照亮別人。所以祂就是學了中觀、唯識、般若、瑜伽。顯密祂都學,有顯教的基礎,有密教的基礎,更進一步的是靠實修,然後見證自己的佛性。 師尊提到他曾經學了五部大論以外,甚至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論,他全部都學了,然後祂更依照次第,事部、行部、瑜伽部、無上部,一層一層的學習。
是否要學五部大論
師尊是這樣回答的:學佛的人年輕時應該要多聞,這個多聞並不只是講經論,其實各類的書,教育的、心理的,各種的都要去涉略, 因為你度眾,眾生百百種,他們的想法百百種,背景都不一樣、根器也不一樣、想法不一樣,你要看很多很多的文章來充實你內在的知識,更何況顯密的經典,都要去多聞。
密教最重要的五部經典:《大日經》、《金剛頂經 》、《蘇悉地經》就是在講戒律 、《瑜伽經》在講本尊法、《要略念誦經》是有很多密教本尊的儀軌、《菩提場經》, 這五部經是密教弟子應該要知道的。師尊已經把所有的三藏濃縮成了精華中的精華交給我們了,都在他的三百本文集及歷年的開示。
師尊認為一個好的修行者,我們可以發現其身心要能夠平衡、 精神能夠統一 ,並且具有慈悲、孝順、謙虛的特質。真正老實的修行人越修應該越簡單,應該越淳樸,越接近法爾本然的本質。
還淨也是一種除魔法
當你真的「懺悔」、「還淨」以後,你就等於穿上了鎧甲、戴上了頭盔、拿上了武器,師尊講過一句話「還淨 也是一種除魔法」,當你還淨,身口意都乾淨了,等於你已經跟光明融合在一起了。
反推回去,如果你自己的行為不檢點,你自己本來就已經產生了遮障,這樣的遮障,在無形當中就會產生破洞,那這個破洞,等於是你自己給天魔、外道有機可乘的破口。
覺醒與認知
對你所堅持的信仰,有更深一層的認識,而且要用理智的、科學的、正信的方法,去認知你所要追求的是真理,而不是迷信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