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 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,同樣是出版於 2014 年的三本文集,分別是 盧師尊第241冊《遇見本尊》,是屬於「般若哲思」的系列著作。第 242 冊《怪談一篇篇》與第 243 冊《荒誕奇談》,這兩本文集都是屬於「靈異神變」系列的著作。
學佛的終點,正式一點的回答,應該是:「明心見性、自主生死」,簡單來說就是成佛,因為唯有成佛,才算是達成這個目標。至於要如何才能成佛,那就是百花齊放,各門各派各有成佛之道。以 盧師尊創立的真佛宗派而言,主要傳授的就是真佛密法,而密法的主軸與核心即為「本尊法」,也就是透過三密合一的觀修之法,與本尊相應、融合為一,自然成佛。
第 241 冊《遇見本尊》,主要內容並不是講觀修之道,而是 盧師尊與不同佛菩薩諸尊,許多微妙的霎那交會,難以名狀,卻又真實清晰。這種狀態,其實就是與本尊相應後自然產生的種種感應,是一種「有」的現象,但這種有,卻源自於「空」,這便是空有互融,真空妙有。在〈也算是導讀之二〉文中,盧師尊如此說:「依照我的修練,我自心明白,能感應到其他人感應不到的,而這些感應,連接了眾生很多發生的故事。我要寫的,就是『這個』。我的本尊,就是我堅強的後盾。」
第 242 冊《怪談一篇篇》,純純的靈異神變因果故事,有點像是老生常談。故事雖簡短,但 盧師尊筆下的因果奇聞,源源不絕且從不重複,所以讀來依舊令人動容。在〈三隻幼鳥的故事〉序文中,盧師尊如此寫道:「我寫這本書,書名是『怪談一篇篇』,副題是『見聞覺知』。見一一是我看來的。聞一一是我聽來的。覺一一是我感覺到的。知一一是我知道的。所謂「怪談」:是靈異的。是神鬼的。是因果的。是怪異的。雖然如此,但我想把這本書寫的嚴謹些,主旨是正人心。大凡靈異事件:信者自信。不信者不信。信不信由你。」
243 冊《荒誕奇談》和《怪談一篇篇》其實性質相似,只是後者以娑婆人間眾生為主體,而前者,則以無形的靈界鬼神為主體,告訴我們,神鬼也有祂們的喜怒哀樂與因果牽纏。畢竟都仍在六道輪迴之中,只不過是人死為鬼、鬼死為人,往復循環不止罷了。這三冊其實都是描寫與靈界相關的話題,只是角度有所不同,但同樣是精采紛呈,就算看過再看,仍是令人深覺法味重重。

《遇見本尊》一書,是指導眾生如何從多方面去深入佛陀教法的理趣,而使人們從閱讀中領受法益,藉以 盧師尊「天眼」所看見的、聽到的、自然感應到的無形啟示之經驗,用來度化初機,並引導眾生進入學佛修行的方便法門,故此,這部書冊歸納入「般若哲思」系列的文集著作。
盧師尊純然是以他個人對佛法的領悟,即:「幻身」加「光明」是佛,「空性」加「覺性」是正覺的見地,作為這本文集所要表達的主旨,而帶出了密教對「本尊」一體兩面性的解讀。譬喻說:「有相」本尊是指自身以外別立本尊,視之為自己畢生修行奉持的佛菩薩;「無相」本尊則是指以自身為本尊,本來就具備有如來的智慧德相。這也是與《大毘盧遮那佛神變加持經》裡面所說的涵義相同:
「本尊之身亦有二種,所謂清淨、非清淨。彼證淨身,離一切相,非淨有想之身,則有顯形眾色。彼二種尊形成就二種事,有想故,成就有相悉地;無想故,隨生無相悉地。」
盧師尊並以他度眾的所見所聞,及與佛菩蕯的感應道交,乃至和靈界的溝通,在書上寫出佛法裡「勝義」與「世俗」二諦的對比,使讀者認識佛法在世間的旨趣,也令人明白學佛修行的重要意義。在文集裡頭敘述的真實事蹟,全都是具有警世勸誡的作用,教世人知悉因果法則的真實存在,印證著「舉心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的道理。例如 <戒神如是說>、<和尚的冥律>、<自殺者戒之> 等規勸眾生的篇章。而在另一篇 <入羅剎鬼國> 裡頭,盧師尊更是指出,已有真佛宗的在家、出家之弘法人員,進入了羅剎鬼國的國度,受到相關的懲罰,督促弟子認真的三思而後行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篇文章裡尚有記述手持戒尺的「三昧耶神」,對 盧師尊所宣說的佛法理趣,含藏著宇宙天地間的真理:
「任何建造之物,最終是毀壞;任何聚積的財物,最終是耗盡;任何形式的男女,最終是分離;任何一種生命,最終是死亡;所有一切器世界,最終是消失。這樣還貪嗎?這樣還瞋嗎?這樣還痴嗎?盧師尊!你要告訴這些人啊!」
書冊的內容亦提到了密宗白教「大手印」與紅教「大圓滿」兩者不同的分別,引申出藏傳佛教的教法和傳承法脈,促使讀者透過了解而認識密教的法門。
盧師尊並指出,一個密教的修行者,修「護輪」是非常重要,而且最好能完成「加行法」的修持。因為,四皈依法及大禮拜法,是增長修行的信心及虔敬的心;金剛蕯埵懺悔法,能將累世業障及習氣減少或剷除;供養大曼達是聚積資糧,讓行者福報增長而能有善緣遇上大善知識;上師相應法,讓你獲得根本上師的傳承法流,產生了真實的體驗及證悟。
如上的說法,我們可以理解到,「加行法」本來就是密教修行的根基,依此而得知,根基若不牢固,修行便沒法得到成就。盧師尊以他證果的成就,在書上寫出他的所悟,例如是:法身 (空無一物)、報身 (光明莊嚴)、應身 (應化萬物) 的見解,並融合世出世間法以作調和,而成了此書的主要大綱。故此,讓我們一起來認真閱覽,細細思量書本中「空」與「有」、「幻生」與「幻受」、「顯像」與「非像」之間而變化出「本尊」的甚深義趣。

大 約在 2003 年,也就是在 盧師尊閉關後,當時的中觀堂住持釋蓮悅上師,為將真佛密法法緣傳遞給普羅大眾,曾編輯出版過一份在台北捷運站派發的雙周刊「不一樣新聞」。其中就有一個專欄固定刊登 盧師尊的靈異因果文章,專欄名稱就叫做「信不信由你」,其實就是源自 盧師尊書中序文常用的結語:「信者自信。不信者不信。信不信由你。」
盧師尊以靈書寫作度人五十餘載,靈異神變是文字的樣貌,而因果報應不爽,才是文章的基調。因為「因果」二字,本是佛法最根本的理論基礎,可以說若剃除因果二字,那便不是佛法。「因果」二字,簡單而言,就是有因必有果,事出必有因。善因結善果,惡因生惡果,因果報應,分毫不爽。
在〈三隻幼鳥的故事〉序文中,盧師尊講述了一個母親對她說過,澎湖家鄉的因果故事:「小池角村子裡,有一位調皮的少女,路過樹叢的時候,發現了鳥巢。她很頑皮。就取來三支鐵釘,當小幼鳥口張開的時候,把三支鐵釘,放入小幼鳥的口中。當然三隻小幼鳥死了!而母鳥的哀悽可知?很快的,這位少女長大出嫁了,她生了三個小孩。想不到的事,發生了。這三個小孩都是『啞巴』,口中只能發出『啞!啞!』的聲音。我母親說:『這就是因果報應!誰敢說,沒有因果報應呢?』」
在〈天上聖母來接引〉文中,則寫下了 盧師尊為眾生超度的因果奇聞。有一富人死了,妻子家眷邀請 盧師尊超度,行法中卻看見虛空祥光萬道,降下神聖,將富豪的中陰身,召攝往生天上界,原來是天上聖母前來接引。一問家屬方知,原來富豪十年前,曾獨力贊助某大廟主尊天上聖母的塑像。原來富豪生前供養最大尊的天上聖母,供萬人朝拜,依此因緣,得天上聖母上升接引。這也是因果。
然而同樣是超渡,某次 盧師尊為一神壇主人超度接引,竟然無法接引本尊至,反而是「冥吏」來將其帶走。盧師尊大駭,後來聽人說,原來神壇主人騙財無數,又誘姦婦女。天理昭彰,報應不爽,又如何脫離因果二字。
而因果的顯現,也是不拘一格的。在〈討債孩子〉一文中,盧師尊寫道:「梁武帝時代,誌公和尚有一次,去參加大施主的盛宴。因爲大施主生了一個兒子,彌月之喜。誌公和尚一見這個嬰孩,不由分說,抱了就走,拋入滾滾的江中。大施主大叫:『和尚,你瘋了!』只一剎那,江上現出一厲鬼,對誌公和尚怒吼:『誌公,你壞了我的好事!大施主是我冤仇,我是報仇來的,今天你如何還我冤愆糾結?』誌公和尚不慌不忙:『阿彌陀佛,冤家宜解不宜結,冤怨相報何時了。我當超拔你出苦得樂,你懺悔入佛門,我帶你到更好的境界去。』那厲鬼知誌公是得道高僧,是明眼人,最後聽誌公的,隨他而去。大施主這時才了解,誌公所爲是善。」
盧師尊認為,大凡,生死轉世,因果循環,其變化就像雲,不拘一格,不可思議,而善惡的種子,如恆河沙數,其數量不可測量,也不可算。所以人的命運,吉凶禍福,也就愈發的難以明白。而除了「報應不爽」、「不拘一格」的特性,因果更有「神鬼怪異」的一面。想要探知因果更多的樣貌,這一本《怪談一篇篇》,千萬不可錯過。

第 243 冊《荒誕奇談》在屬性上與第 242 冊《怪談一篇篇》,都是歸類於「靈異神變」系列的作品。二者相同之處,都偏重於講述法界的因緣果報,不同之處。《怪談一篇篇》主要以娑婆世界人的因果為主軸,而《荒誕奇談》則側重於鬼神的因果。所謂生而名為人,死則稱為鬼,人與鬼,不過是型態不同的法界,此亡而彼生。所以人有因果,鬼亦有因果,甚至二者間,本就互為因果。
盧師尊對鬼物的了解,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,套一句 盧師尊書上常說的話:「盧師尊是鬼的老祖宗。」所以《荒誕奇談》這本書,更多是讓讀者能夠更全面的來了解,什麼是鬼?盧師尊常說:鬼比人可愛。因為鬼直來直往,你對祂好,祂一定也會投桃報李,但人就不一定了。
盧師尊對於鬼神的了解,主要還是來自學佛之後,在〈鬼也能治病?〉一文中,盧師尊如此寫道:「學了佛之後,始知:鬼有通力。神的力量大些,所以稱神。鬼的力量小些,所以稱鬼。但,也有例外的,例如:地藏王的侍者中有有大力使者,祂就是『笑面鬼王』。這些鬼王一樣有大神通力,甚至比天神的力量還要大。鬼是有治病之能,如『鬼神病』。鬼亦有小通力,也有五通具足的,此等鬼,稱『五通神』。所以祂們知道,我有天命。」
為何說鬼也有因果,甚至鬼與陽世之人,本就有牽纏不清的因果關聯。在〈杏枝〉一文中,盧師尊便詳述了一段悲傷而離奇的人鬼情仇。有一天晚上,盧師尊夢中出現一位端麗的女子,穿紅衣紅鞋,說她叫杏枝。告訴 盧師尊明日上雷藏寺做護摩時,會有一位企業家何某前去拜訪,請 盧師尊告訴何某,說杏枝在此等他。
隔天果然貴賓中有一位何某,盧師尊將杏枝所言據實以告,何某一聽,當場愕然失色,汗水涔涔而下。原來杏枝竟是何某外面的女人,因為爭吵,她竟然上吊自殺,何某便是特別來請 盧師尊超度杏枝。盧師尊占算一下便說:這件事,恐怕超度不得!怨恨太重,業力太重。後來據說何某下山不久,竟然得到惡疾,幾個月就離開人世了。二人之間有何恩怨,盧師尊並未明說,但分明是一件「女鬼尋仇」的故事,又如何能離得了「因果」二字呢。
在〈人鬼無別〉一文中,盧師尊強調:
「我始終覺得人鬼無別!有別的部分:人有形體。鬼無形體。人是陽,鬼是陰。人死爲鬼,鬼死爲人。如此變化來,如此變化去,故說:如夢似幻。那麼為什麼會有鬼在人間作祟,干擾生靈的說法呢?盧師尊則清楚的列出原因:
鬼會干擾人,原因是:
一、人入侵鬼域,鬼不安,所以變化來把人驅趕出去。二、鬼祈求人能祭拜祂,所以就秀一秀小神通,以求得人的祭拜與供養。三、鬼也有比較強的,一樣會橫行霸道,但,遇到陽剛的人,則退避之;遇到運氣低的人,則占舍他。四、人與鬼附身者,人得鬼神病,是運蹇的時候。也有互相利用,謀食,如乩童。五、有些厲鬼,是因在人間被欺凌,死時有怨氣及戾氣,請求神給予准證,出現在人間,報仇雪恨。」
盧師尊總結道:「人不迷鬼,鬼不迷人。人能遇鬼,人自召之。這是唯人自召。你不必問我,左右有無鬼?我可以如此告訴你,但問你的心,問心有愧,自然有鬼。無愧,則無鬼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