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8:虛空訪客藏魔力 以少勝多芥須彌

期為大家介紹的三冊文集導讀,同樣均出版於 2013 年,分別是 盧師尊第 235 冊《虛空來的訪客》、第 236 冊《盧勝彥手的魔力》,這兩本文集都是屬於「靈異神變」系列的著作。而第 237 冊《少少心懷》,則是屬於「般若哲思」的系列著作。

盧師尊的神通示現,可說是匪夷所思、不可思議,相信老讀者在文集中已經是耳孰能祥。但為什麼還是要一寫再寫?正如 盧師尊曾在書中寫道:是為了不斷提醒眾生,因為眾生是健忘的,需要經常提醒。而透過不同的實際案例,讀者總能在不同的故事中,找到自心感悟的契機。所以 盧師尊只能婆子心切,不斷的一寫再寫。

第 235 冊《虛空來的訪客》,講述了長久以來,虛空諸佛與無形大能,與 盧師尊的互動,或現形、或夢示、或神行、或感應,這些都是 盧師尊的日常。但確是無法與無形靈界接觸的我們,所難以企及的不思議境界。譬如有前來問事求子的弟子,盧師尊竟在前一天就已經被媽媽菩薩告知,要送兩個小孩下來,就是要給明天問事的弟子。某次 盧師尊膝痛,卻又要主持法會,法會中主尊「普巴金剛」從虛空中下降說:「你一下法座,腳痛就好了!」,會後果然有弟子前來醫治,當下就不痛了。

第 236 冊《盧勝彥手的魔力》,亦屬於「靈異神變」系列,則主要紀錄 盧師尊以神奇之手,加持眾生免除惡業病苦的種種奇蹟。有男童出生即半邊黑臉,盧師尊摩男童臉,透過掌中之光見一女子躺於棺中,原來是祖母風水出問題,對症處理後,男孩黑臉竟慢慢消退。另有一女子,年輕時因情債而遭受降頭,頭痛症纏身三十年。之後皈依 盧師尊日日哭訴,得 盧師尊夢示「找盧師尊摩頂!」女子依教奉行,頭痛症不藥而癒。另外有一老人家已經失智,家人帶他來給 盧師尊摩頂加持,結果一摩頂,老人突然大喊「找到了」,原來老人突然智慧清明,想起了過去藏保險箱的鑰匙,家人頻頻道謝。

而第 237 冊《少少心懷》,則是細述 盧師尊「少即是多」的人生哲學。其實這少少哲思,不僅能對治貪慾,從有入空,也是佛法通往成佛大道的不二法門。少少是一種心態,不忮不求,不急不躁,自洽自得。盧師尊認為眾生多是剛強而固執,而這少少就是一帖對治的良藥,只要眾生願意服用,便可以少勝多,終能證得芥子納須彌。

 

 

235冊《虛空來的訪客》,是 盧師尊講述他過往於甚深禪定中,與十方法界的互動與交流,書裡就是以「訪客」這個名稱,來形容所提及的人物。例如:緝兇除惡的焦面鬼王、司掌眾生病業的天醫神君、掌理一切水的水官大帝、白空行母的下降、佛陀時代的阿難尊者、甚至乎是在 盧師尊禪定中出現而說法的佛陀。每一個虛空訪客來臨的故事,讀後都令人有聞所未聞、匪夷所思的感覺。

       所以,這本書冊被納入「靈異神變」的文集系列。大家或許有疑問,虛空來的「訪客」是怎樣出現的呢?書上就有如此的記述:「白空行母問:『訪客是如何來的?』我答:『如祢而來。』白空行母問:『比較上,最接近的究竟是什麼?』我答:『是智慧。』(佛慧白空行母問:『「單單是智慧嗎?』我答:『加上禪定吧!』我接著說:『禪定就等於智慧』。」

文集裡面五十篇文章的內容,藉由「訪客」與 盧師尊的對話交談,而帶出對「入世」修行的正確理念和態度。譬如在<他們不是佛教徒?>的篇章中,盧師尊在「悲憫三摩地」裡浮現出「他們是不是佛教徒」的問題,而出現了四位解脫成就的尊者,說出小乘、大乘、金剛乘的佛法義趣,闡明「一切唯心造」的道理,也是一切學佛者應朝著的目標:「我問,眞正的學佛者是?四尊者說:『清淨。我清淨,人我清淨,世界清淨,這是最高的智慧。人違反這個,因此有了麻煩和糾紛,你的大悲憫由此而生』。」

並且,盧師尊在篇章內裡,有意無意間說出密教持明成就的深義,指出一切聲即一切咒:憤怒聲即是金剛咒、柔軟聲即是菩薩咒、慈悲聲即是息災咒、祈禱聲即是增益咒、甜蜜聲即是懐愛咒、惡罵聲即是降伏咒、空空聲即是如來咒。再由此深入佛法的旨趣,循序漸進、是一非二,而知「無量聲」的密義:「眾生要體會,釋迦如來的說法。先說心,再說非心,最後說非非心。先說心,再說心是光明,最後說無心。學佛的人若能明白此,再印證無量聲,印證六道、印證空空,就可明白佛旨。」

在 <為「無形」說法的篇幅裡,為「無形」說出「結束這輪迴流程」的答案,就是:信力、精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均要具足。更指出為「無形」說法比有形的(世人)容易得多,只因爲他們全都「死」了。而這個「死」字的意義,也就是佛法中常引導眾生放下執著的念頭,兩者同樣相同。唯有明白「死」的道理(無執、無我),修行人才會有「結束輪迴」的一絲希望。因為,人必然會死的,墳場是人類的終點站,死了便將走向輪迴。盧師尊就是要告訴大家:「我們是爲了解脫六道輪迴,所以才要修行,解脫是第一要義!」

這本書冊裡,亦有述說世間夙業果報的真實,勸告眾生務必修功修德,避免延及後代。還有密教「眠光法」與「身觀念處」的關聯與作用,乃至怎樣才能感應慈心的光芒 (庇護的力量等等。

盧師尊就是以各方來客到訪的事蹟,來教導我們:世出世間的互動、佛法中事與理的互融。誠願大家細意領會: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修行的生命是光輝燦爛的。是完美無瑕的。這只是一個小例子,虛空來的訪客,就是這樣。祝:開卷有益!」

 

 

《盧勝彥手的魔力》一書,是講述 盧師尊有一回,金剛手菩薩站立在蓮華之上,顯現在他的面前,並要求 盧師尊寫一本書關於他的手之魔力,於是,這本文集的寫作因緣便應運而生了。書冊副題為《佛手與魔手》,其涵義代表著一位尊貴的天人導師之雙重特質:在出世法裡,他必須擁有佛的慈悲與智慧;在入世法裡,又具有能應對世間各種狀況的能力,而「魔力」一詞,就是指一種超自然的神奇力量,能夠造成不可思議的影響或結果,在這裡引申成為廣度眾生的無量「攝召」力:

「金剛手菩薩說:盧師尊,只要你的手去摩撫一切眾生的頭,法力就產生了。那種力量不可思議,那種力量難思議,非常非常,而且超常,你要記下來,寫一本書啊!」

在這本文集裡,金剛手菩薩透露出 盧師尊手的秘密,指出其手上有大印記,擁有七種象徵性的力量:星雲 (真如之力)、法船 (超度之力)、功德 (息災之力)、鬼王 (降伏之力)、福德 (增益之力)、法眼 (智慧之力)、愛染 (敬愛之力)。菩蕯是希望 盧師尊以「手」功德力,來加持及幫忙眾生,給予其對佛法產生正信的依歸。縱然深知世間一切將終歸幻滅,但在無常之中,仍然可以利用色身,去完成生命洪流中的菩提事業,而利益眾生:

「手連在身體,也是身體的一部分,一樣是地、水、火、風所組成,所以也是無我。手有一天也一樣會死,四大分解時,只剩下空識,我們行者認明實相,就是無我。」

<眾神怎麼都來了>的篇幅裡,盧師尊也解釋到,為何在很多的摩頂場合上,人們可以看到 盧師尊伸手給諸弟子摩頂;至於手抱著神明的,盧師尊會低著頭,用額頭碰神明額頭的方式,來替代摩頂加持?因為,盧師尊深覺為神明摩頂,好像有不尊敬之嫌疑,於是便想出了這一個辦法、兩全其美 (表示敬重)。譬如盧師尊在書上所說:

「我是佛教徒。我是金剛上師(眞佛宗創辦人)。但,我對任何宗教、教派,諸佛、菩薩、金剛、護法、空行、諸天、空居天、地居天,甚至六道眾生,全部尊重。」

文集中尚敘述了有一天,盧師尊把手放置在自己的腦袋上面,即自己用手加持自己,而於「伏藏」的腦海中,浮現出前生轉世的影像:赤松德真王 (紅教)、寶意童子 (白教)、畢瓦巴 (花教)、宗喀巴 (黃教)。所以,密教無上的大手印法、大威德法、道果大圓勝慧法及大圓滿九次第法,皆了了於 盧師尊的心胸之中。並且,盧師尊在禪定裡,開啟了自己的意伏藏,而得到諸佛菩薩和祖師的啟示,不但全面了解大圓滿九次第的一乘法門,且得甚深清淨傳承的加持和指導。

於是乎,這文集裡記述的事蹟,除了讓讀者見識到,一位實修實證的大成就者,確實可以透過心念的啟動,乃至運用修行的力量,為眾生消災解厄、增福及啟信以外,尚在書中引述出,密教無上「大圓滿法」的一脈相承,乃至藏傳佛教各派系的略述,還有介紹密教無上瑜伽部不二續之本尊:時輪金剛戒律,促使人們對密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因此,就讓我們一起來翻閱這本書冊,親自感受一下,盧師尊的手之魔力。

 

 

娑婆世界,人類的普遍性就是貪瞋癡。「貪」就是對一切慾望追逐最底層的基礎,對於財色名食睡不斷的往複循環、貪得無厭。而佛法卻是反其道而行,不僅提倡將人性慾望降至最低,甚至最終完全斷絕。乍看之下似乎違反人性,但卻是通往神性的唯一道路。佛家言:「少即是多。」第 237 冊《少少心懷》,便是依此法門而展開。

有人問《少少心懷》是何意?盧師尊在〈少少心懷()〉文中如此回答:

我答:「由少觀多。」我始終覺得,這個「少」字是了不起的,從知人、觀事、判斷、行動,由「少」可以變「多」。「少」是有智慧的,而這些「少」的智慧令人感動,甚至驚天動地而泣鬼神。在書中,每篇文章都是「少」,也就是「少許」,但,可以意念到「很多」。或許仍然有些人不明白我的眞正意思,不過不要緊,只要看了下去,就會有意思了,而且意思很多很多,智慧源源不絕。

世人對金錢慾望的追逐,都是愈多愈好,多多益善,只有不斷的「擁有」才能讓人有安全感。然而,在《少少心懷》書中,卻從許多不同的面向,以實際的故事,讓讀者真實體會「少即是多」的微妙之處。

在〈「寂寞」使人成英豪〉一文中,盧師尊以自己寫作為例,有人問如何能寫成 237 本書?盧師尊的答案竟是「寫作少少」。我們以為這麼大量的創作,一定耗費 盧師尊大半的時間,但事實卻是 盧師尊以無比的毅力做時間管理,用最少的時間「聚沙成塔」,就是每天堅持寫一篇,兩個月就能固定出版一本書。

在〈只做少少的事〉中,許多人問 盧師尊:你將來有什麼計劃,有什麼理想?盧師尊總是回答:「沒有,我只是一個腳踏實地,做少少事的人罷了!如果說我有稟賦,或說聲名偉大,可能指的是恆心吧!做少少事,但天天做。理想、計畫,連提都不提。」確實如此,總有人見真佛宗全球弟子 500 萬,便建議 盧師尊怎麼不想建大學、設立電視台、建大寺院、蓋大醫院?但 盧師尊從來不為所動,仍然只是堅持做「少少的事,但天天做」。

在〈做一些有意義的小事〉文中,盧師尊更鉅細靡遺的示範了,如何將「少少」的概念融合於生活之中:

有人問我:「在這樣的時代,盧師尊,請你教導我們做什麼事?」我答:「有意義的小事。」人問:「爲什麼是小事?」我答:「小事集合,便是大事。」

我說:「目前的我,每天,只寫少少的一篇文章、少少的修一壇佛法、少少的讀一滴滴的佛法、少少的畫一張畫、少少的講佛法、少少的運動、少少的整理家務、少少的唸佛唸咒、少少的布施一點小錢、少少的幫他人解除他的困難......。我不是做大事的人。而是做有意義小事的人。人人都想做大事!只有我,天天做小事!」

盧師尊在書中也不斷告誡佛弟子們,不要只重視「名聞利養」。現代人常以自己的聰明,逞自己的俗劣、貪腐、詐欺、威風、獸慾,忘卻持戒才是最上的幸福、解脫的妙道。更提醒佛弟子,不要以爲這些是「小事」,眞正的「小事」,才是最具意義的。

 

 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