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獄不空的真義 (文/釋蓮屹)

 

適逢農曆七月孝道月,許多道場舉辦盂蘭盆與瑜伽焰口法會。近來同門說:若要與本尊地藏王菩薩相應,就得發同等誓願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。因此心生怯懼:難道要等到地獄真的空了,我才會有成就的一天?

這份擔心很真實,也值得好好說明。

 

願不是枷鎖,是鑰匙

不要把佛菩薩的誓願看成束縛,而要視為把心打開的鑰匙。地藏願海的語言是「無盡」:眾生無邊、地獄無量、悲心無窮。它不是替我們設下時間門檻,而是把侷促的「小我」打開,讓心融入毗盧性海。

發願不是簽一紙「延後成佛」的契約,而是使自心安住於「不住涅槃、不捨眾生」的方向。

 

地獄亦在一念

菩薩道強調自覺覺他:不捨度生,不捨覺悟;兩者並行,不是二選一。所謂「地獄」,不僅在宇宙某處,也在一念瞋、貪、癡時的心獄。今天若能幫一位有情脫離心的牢獄,就是在讓「地獄減量」;一心一念的清明,都是在讓地獄逐分變空。

一念怒火,是瞋的地獄;一夜沉溺,是貪的地獄;一日自我否定不已,是癡的地獄。當下轉念,當下減一分地獄。

 

願與成就,不相牽制

多數畏懼來自「小我」對時間的焦慮。大乘菩薩以空性為體、以悲願為用:既已見無生,願自然無盡;行於悲願,智亦日明。願與智是雙運,不是拉扯。

        願是方向,行是步伐;方向對了,每一步都是成就。

 

師尊幽默是驚醒,大願不悔

師尊偶以幽默談老病死與度生之苦,並非泄志、也非退心,而是驚醒之句,提醒行者不被苦壓垮。師尊永遠不會後悔;正因大願在前,才撐起一世又一世的佛行事業;正因不捨眾生,願力才愈行愈廣。幽默是方便,不退是本色。

真佛弟子必修的「蓮花童子上師相應法」,要相應根本上師,便須銘心「粉身碎骨度眾生」,這是蓮花童子共同的本願。

 

「因為有您」

師尊在盧勝彥文集第 215 冊《智慧大放送》〈因為有您〉中寫道:

僧人問:「為什麼盧師尊要生生世世度眾生?」

我答:「因為有您!」

又問:「為什麼要粉身碎骨度眾生?」

我答:「因為有您!」

又問:「為什麼要不捨一個眾生?」

我答:「因為有您!」

這個「您」字,含義無窮:狹義是眼前這位具體的「你」;廣義是一切輪迴無盡、未明心見性的頑固眾生與業障深重而求出離者;更深一層,「您」也指一念無明,自以為有我、有法。

正因為「您」無盡,願才須無盡。

「地獄能空」的關鍵在三解脫門:空三昧 (見一切法無自性)、無相三昧 (不著諸相)、無願三昧 (既無可得,則不造作生死之業)。

以此為觀,境來不亂,眾苦可度。

正因為「空」,大悲才無邊。既已見空而無礙,為何仍生恐懼?就有同門擔心,農曆七月誦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會招惹鬼眾、沖犯。其實,根本不必怕。地藏法門以大願大悲為本,以光明攝受有情;讀誦經典是清淨善因,非招惹之因。真正會滋擾的是恐懼與妄想;正信正念、歸依發心,反而感召護法守護。

地藏的誓願是海,眾生的苦是浪。把心投向海,浪來不懼,浪盡處即是毗盧性海。請不要因「怕等太久」而不發願;那個「怕」本身就是要被願與智照破的地獄相。

師尊於盧勝彥文集第 161 冊《清涼的一念》〈障礙反而是進道中〉有云:

「我已發願,要於三大阿僧祗劫中,捨自己身心腦髓,不惜身命,修行成佛,並誓願粉身碎骨度眾生,生生世世在人間度眾。……一旦立願,唯有忍辱精進、修正法,在如幻三昧中修行解脫道。」

謹記:師尊決不會後悔。

以悲願前行,不以時日為懼;

當下願行相續,念念增長菩提。

 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