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們敬禮傳承祖師:敬禮了鳴和尚,敬禮薩迦證空上師,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,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,我們敬禮壇城三寶,敬禮今天護摩的主尊「瑤池金母大天尊」。
師母、丹增嘉措、吐登悉地、吐登卡瑪、各位上師、教授師、法師、講師、助教、堂主以及各位同門,還有網路上的同門,大家午安、大家好!你好大家好!(聖尊以各國語問候大眾)
下週日「地藏王菩薩護摩法會」
現在通知大家,下個禮拜天 9 月 7 日下午 3點 PM 是「地藏王菩薩護摩法會」,八大本尊之一。在釋迦牟尼佛到了忉利天,祂講給祂的母親摩耶夫人聽的,是地藏王菩薩,最後,祂把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付囑地藏王菩薩,也就是地藏王菩薩在釋迦牟尼佛本身入滅之後,釋迦牟尼佛就將六道眾生付囑給地藏王菩薩,請地藏王菩薩照顧六道眾生,度化六道眾生。
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
將六道眾生付囑于地藏菩薩
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把六道眾生付囑給地藏王?而沒有給這個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,智慧第一的;也沒有付囑給觀世音菩薩,慈悲第一的,反而付囑給地藏王菩薩?在這個佛教界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,因為大菩薩那麼多,卻付囑給地藏王菩薩,把六道眾生付囑給地藏王菩薩。
大智慧的文殊,大慈悲的觀世音菩薩,還有發大願的地藏王菩薩。那時候在教界裡面,就有人講,因為地藏王菩薩所發的願最大。地藏王菩薩所發的,祂發的願是最大的願,所以釋迦牟尼佛把六道眾生付囑給地藏王菩薩。或者是八大菩薩當中,唯有地藏王菩薩是現出家相,其他像文殊祂沒有現出家相,觀世音祂沒有現出家相,大家都是這樣子講,不知道諸位意下如何?所以地藏王菩薩是釋迦牟尼佛,很認真的付囑,把六道眾生付囑給地藏王菩薩。
瑤池金母垂護眾生 法門眾多
我們今天做瑤池金母的護摩,又接近瑤池金母的聖誕,我講過了,沒有瑤池金母,也就沒有盧勝彥,沒有盧勝彥,就沒有真佛宗,就沒有 True Buddha School,今天我們就都沒有人坐在這裡,也沒有雷藏寺。沒有遇到瑤池金母,我到現在還在山上測量,應該退休了,齁,沒有那麼老的測量官,早就沒有了。這全部都是瑤池金母所創造出來,事實上我們也知道,瑤池金母本身有很多的法,而且呢,現在目前的「千艘法船」的超度,是瑤池金母跟虎頭金剛作為兩個主尊在做的千艘法船的超度,我們謝謝瑤池金母,給祂唱個生日歌吧,我喉嚨不知道能不能唱 (笑)?(師尊唱印尼文『生日快樂歌』) 謝謝瑤池金母。
觀世音菩薩
大勢至菩薩皆是蓮花童子
你們到敦煌石窟,你們就可以看到,釋迦牟尼佛、瑤池金母、蓮花童子是在一起的,在敦煌石窟裡面有瑤池金母,有東華帝君,有蓮花童子,還有佛陀,很多很多的佛菩薩在敦煌石窟裡面。第一個稱呼「蓮花童子」的,就由蘭州大學出版的敦煌石窟研究《敦煌的佛教故事》,其中就有蓮花童子研究,然後它把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都變成蓮花童子。不要講蓮華生大士,我們講兩個大菩薩,觀世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,祂們也是蓮花童子,那是蘭州大學敦煌研究裡面直接稱呼蓮花童子。
笑笑人生
講個笑話吧,昨天也忘了講笑話。
上班的時候我常常都失蹤,為什麼呢?因為老闆曾經講過,好的員工是很難找到的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(我們西雅圖雷藏寺要蓋月老寺) 總有一堆女生在求一個男朋友,好心的我走了過去,牽起她的手來說:「是月下老人叫我來的。」結果我現在在警察局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一對情侶坐捷運去國父紀念館,下車以後就因為哪個出口比較近而爭執起來。男的講是1號出口,女的講是 2 號出口,結果無奈之下,男生只能求助站務人員。站務人員望了男生一眼:「要去國父紀念館走 1 號出口,要女朋友的話,就走 2 號出口。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領導今天開會訓話:「男員工騷擾女員工屬於性騷擾。觸犯公司的天條一經舉報立刻開除,有人問要是女員工騷擾男員工呢?領導講,那算是公司的福利。
(男女不平,不能講男女不平等女男不平等。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小明問爸爸節儉跟小氣有什麼區別?爸爸講:「當爸爸捨不得給自己買東西的時候,你媽媽說爸爸很節儉,但是當爸爸捨不得給你媽媽買東西的時候,你媽媽就會罵爸爸很小氣。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下班回家時,老闆突然叫我留下來加班,我沒有答應。因為農曆鬼月的禁忌,背後有人叫我名字不能回頭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我們進入你問我答,馬來西亞蓮花昭財。
Q 非本宗弘法人員可否於同修時分享個人修法心得?
一心頂禮根本上師蓮生活佛佛安。
每次同修後,弟子都以十分鐘分享個人的修法心得及講閱師尊《密教大光華》文集上所細說修法的觀想法,及個人平時修法上較容易又細膩觀想方法,讓大家對真佛密法有更深入瞭解。事後卻被質疑不得做分享:
1、是說沒開悟者不得分享,若不是上師不得分享。
2、如師尊的文集也不得做閱讀分享。分享就等於在傳法,那已經觸犯宗派條規是犯戒越戒的做法,因果須自負…。至於同門在文字上的障礙或理解上面,那是他們個人的因緣。
受過鈴杵灌頂,每回修法弟子都以金剛鈴杵做結界,但從來也不是用於息、增、懷、誅法給同門加持。同門卻說即使受過灌頂,那不是同門可以使用的,唯有上師才能以金剛鈴杵做結界。
弟子認為,從我們皈依「根本上師」的第一日開始,就已授記「我們都是蓮花童子」,法務上披上法袍就得廣度眾生,利益眾生去傳遞師尊的法義。對於以上是或否,弟子是否該繼續。懇請示聖尊蓮生活佛言教,以解心中的困惑。
A 弘揚法務依宗務規章
這個交給宗委會去處理,對不對?宗委會怎麼規定的?他是講說他很想跟大家分享,馬來西亞蓮花招財問的,每一次同修以後啊,他會用 10 分鐘分享個人的修法心得,講解《密教大光華》文集上,修法的觀想法跟自己的觀想方法,他意思講說他被批評為不如法,還有金剛鈴杵作結界也不可以。
這裡有宗委會的人嗎?蓮僧上師早就回去了,他不會回來 (笑)。你是宗委會的?你也不是,沒有任職在宗委會。有誰任職宗委會的?你是英國來的。宗委會委員說去考助教就沒事,我看還是你們宗委會開會決定吧,對不對?
度化眾生人人有責
不只自度還要度他
其實弘揚佛法是每一個,我們做弟子的每一個人的責任。做宣傳啦、碰到朋友啊,講一些佛法,每一個做弟子都可以做的,度眾生是每一個弟子都可以做的。不是說有些人可以做,有些人不可以做,沒有這回事,
有些是比較專業,也可以這樣子講,好像有些出家人,他的專門在度眾生,但是我看出家人度眾生的也很少,倒都是在家人在度眾生。出家人哪,理個光頭,吃飽、睡飽、玩飽,三飽和尚多的很,你說叫他度眾生,他不如睡覺,所以也沒有什麼責任。講起來度眾生的,在家人倒是很熱,有些在家人倒是很認真的在度眾生。這個應該講起來呢,度化眾生人人有責,我們除了自度以外,還要度他。
你看很多大菩薩並不是出家人啊,大菩薩很多都是在家的啊,難道你叫文殊師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不度化,你們不可以度化眾生,因為你們沒有出家,沒有出家牒,不能夠這樣子講的啦,八大菩薩有幾個出家的?就是地藏王菩薩現出家相,其他的都沒有現出家相啊,但是祂們也是在度眾生啊,尤其是觀世音菩薩。
在家眾有志弘法可考助教推動法務
所以應該講起來,度化眾生是所有真佛宗弟子人人的責任,只是說的法得不得體,或者夠不夠深入,程度夠不夠,只是這邊講了,所以有時候在家的,你考助教,剛剛講考助教就好了,這也是對,並沒有錯。沒有考助教呢,你也可以一樣度化眾生,你周遭的朋友,你的親戚,你的好朋友,你也可以講佛法給他們聽啊,應該是這樣子的。
看這一封信,你問我答,就給宗委會去回,齁,看看到底是誰要回?現在只剩下一個英國來的,其他西雅圖雷藏寺,連一個宗委會任職的都沒有,也很可憐啊,好像宗委會倒台了 (笑),西雅圖雷藏寺連個宗委會派駐的人員都沒有。
法務相關資訊及規章
可上「真佛宗務網站」查詢
(蓮麒上師:頂禮師尊,我先聲明,我不是宗委會裡面任職的人,但是因為一直在宗委會裡面幫忙做一點事,所以感覺有這個恩德,替他們講幾句話。宗委會其實有一個網站叫做「真佛宗務網站」,如果有興趣,針對法務的部分,到底這些弘法人員跟一般的同門,可以進行什麼樣的法務?可以上去這個宗務網站,進去裡面的最底下有一個章程守則,裡面有一個附件B二,上面是寫的真佛宗弘法人員弘法活動的範圍項目表。
裡面有提到那個師兄講的,加持項目範圍,金剛鈴杵加持物品,至少要助教以上才能做這個法務,那一般堂主的話,也是在所謂的法務活動,我們現在講的是正式的。
如果是家庭式的或是個人,你要用金剛鈴杵加持是沒有問題的,主要是在一個比較正式的法務,好比說直接受報名的,那宗委會這邊是規定要助教以上才能做這樣的法務。謝謝師尊。)
好,謝謝你,你是幫忙宗委會的,你在宗委會裡面有什麼職責嗎?(蓮麒上師:幫忙回信、翻譯、做一點雜事啦。)原來你是清潔工啊 (笑)。(蓮麒上師:必要的時候都要做。)但是你有職務嗎?(蓮麒上師:這個是沒有掛頭銜的啦,我們這是沒有掛頭銜的。)你是等於是臨時僱用的。(蓮麒上師:但是一直都是在宗委會裡面,比如說接電話,有時候會接電話,包括問事的啦,預約等等,所以這些都算是在整個回信中心的範圍之下,在師尊的蓮生活佛回信中心,在宗委會的範圍之下,所以在那邊,因為也是幾年了,覺得不說一些話,好像有點對不起宗委會。)
好啦,好啦,好。總之你是沒有職位的,真正宗委會有職位的,就只有英國來的嘛 (笑)。那西雅圖雷藏寺是沒有真正有職位的人在這裡,蓮僧一走的話,宗委會就空掉了,他回來的話,就滿了。但是他一走都走了,算整個月的吧,他走多久啦?還不到一個月啊,差不多一個月了吧?當然啦,法會一定會回來的,他回來這裡,他就愁眉苦臉,他一回去,他就開心得要死 (笑)。欸,這個宗委會也是散散的 (台語),好啦,不管啦,我們講《楞嚴經》。

〈卷第三〉
阿難。譬如有人,以舌舐吻,熟舐令勞。其人若病,則有苦味。無病之人,微有甜觸。由甜與苦,顯此舌根,不動之時,淡性常在。兼舌與勞,同是菩提瞪發勞相。因甜苦淡二種妄塵,發知居中,吸此塵象,名知味性。此知味性,離彼甜苦及淡二塵,畢竟無體。如是阿難。當知如是嘗苦淡知,非甜苦來,非因淡有,又非根出,不於空生。何以故。若甜苦來,淡則知滅,云何知淡。若從淡出,甜即知亡,復云何知甜苦二相。若從舌生,必無甜淡及與苦塵。斯知味根,本無自性。若於空出,虛空自味,非汝口知。又空自知,何關汝入。是故當知,舌入虛妄。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
這釋迦牟尼佛又比喻啦,祂這個比喻我不能講說不喜歡,因為畢竟是釋迦牟摩尼佛講的,只是我覺得祂這個比喻啊,真的是有夠淡。什麼叫淡呢?淡就是沒有味道。
舌根味性 離甜苦淡二塵證無體
「阿難。譬如有人,以舌舐吻」用舌頭吻自己的嘴。「熟舐令勞。」舔到這個舌頭都很勞。「其人若病,則有苦味。」這個人如果有病,舔出來的味道是苦的,沒有病的人稍微有一點甜。「由甜與苦,顯此舌根,不動之時,淡性常在。」你舌頭如果不舔不動,你根本好像沒有舌頭一樣,平淡無味。「兼舌與勞,同是菩提瞪發勞相。」也是妙明真心,佛性之一啊。因為「甜苦淡二種妄塵,發知居中,吸此塵象,名知味性。」也是有味道,這個舌頭是有味覺。「此知味性,離彼甜苦及淡二塵,畢竟無體。」舌頭本身是沒有甜、沒有淡、沒有苦的,這叫無體。
舌根虛妄 酸甜苦辣非舌根所出
「如是阿難。當知如是嘗苦淡知,」由這裡你就可以知道,不管你吃苦、吃淡不是從甜跟苦來。「非因淡有,又非根出,」可以這樣子講這個甜跟淡跟舌頭沒有什麼關係,不是從舌頭出來甜跟淡,不是從舌頭出來。好像我們吃糖,它就甜;吃鹽,它就鹹。酸甜苦辣並不是從舌頭出來的,事實上不是從舌頭出來的,也不是從空中來的,所以舌頭本來就沒有什麼自性,它的意思是這樣子講。
所以不管你吃甜的,就不知道苦的;你吃甜的就不知道鹹的;吃鹹的就不知道甜的;吃辣的你就不知道苦的。那你吃到苦瓜,你才知道苦;沒有吃苦瓜,你也不知道苦。所有這些酸甜苦辣不是從舌頭出生的,也不是從虛空來的,舌頭本身沒有自性,所以舌頭本身也是虛妄,「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」它這整篇的意思就是這樣子。
法王以笑話禪意 妙喻覺受虛妄
如果我比喻,我不會比喻這個,我講一個笑話,以前一對情侶他們約好:「我們兩個人出門,開車出門遇到紅燈就 kiss 一下。」情侶是這樣子。後來他們兩個人結婚了,過了一陣子,這個太太跟先生講:「你現在遇到紅燈還會吻我嗎?」先生講:「我現在都是開高速公路。」沒有紅燈。現在遇到紅燈還會吻你嗎?不太可能。
舌不僅嚐苦甜
觸覺也會產生覺受的變化
以下的這個,12 歲以下的不要聽。你知道一種舌吻嗎?舌頭碰舌頭,你接吻的時候,你嘴巴是碰嘴巴對不對?這裡談到舌頭,你舌頭跟對方的舌頭,兩個人舌吻,有沒有味道?我們當中很多人都有經驗了,不是只有 盧師尊有經驗 (笑)。我告訴你啊,我現在是出家人啦,我沒有出家以前〜(笑),對不對,那是必然性啊。
不管你現在做什麼,你以前也不是做這個的,你們以為現在喔,我已經出家了,我是出家了,你還沒有出家以前,你是在家人啊,你也是在家的。所以講實在話,這個吻是有差別的,有差別性,在妙明真心跟佛性是沒有差別性的。你跟這個小姐吻了以後你覺得非常好,第二次等到你結婚了以後,也不一樣了,那味道就走樣了。沒有結婚以前或者初吻,或者一段時間,你會感覺到味道非常好,經過長時間以後味道就變成淡了。
外在物質也會使味覺感受產生差異
事實上味道是變來變去,它本身有變化。我看過一本書啊,西藏人他們沒見過海,在藏區,他們沒有看到海,都是淡水湖。他們以前吃肉是沒有鹽的,吃羊也沒有鹽,吃牛他也沒有鹽,不管羊肉什麼肉都沒有鹽,你說那個味道好嗎?不好。他們只懂得吃肉。
有一天他們騎著馬,從馬上掉下一塊肉,掉到地上
後來他們去找,原來還有鹽湖,那個湖的水是有鹽份的,那個湖就發了。靠著羊,靠著馬去載那些鹽去賣,所以那時候販鹽是非常好的一種生意。在高山的地方,除了岩鹽以外,還有鹽湖,有鹽的湖,那是我看一本書裡面,他們懂得吃鹽是從那裡開始的,那個有味道跟沒有味道是差非常遠的。
嗅覺 新奇感也會起愛惡的差別
我這裡比喻有味道的吻跟沒有味道的吻是差很遠的,還有你吻到的對方,那個女生是有口臭的,那是差的非常遠。不管她長得再怎麼漂亮,吻了她,她是有口臭的,但她不知道自己有口臭,你又不好意思講說妳有口臭,那是自己要有自覺啊,自己要有覺性。
其實「吻」喔,增加那種感情是很濃的,而且真的那種體會啊,是不一樣的,舌頭跟舌頭碰在一起,如果是好的吻,覺得非常甜的吻,那是令人嚮往。吻了沒有味道的,那是吻的太久了,已經吻了好幾年,再吻就沒有味道。同樣一個人,你也會有味道、沒有味道,再加上有口臭的,想吻都不敢吻,她再怎麼漂亮,你也避之三舍,這個師尊是很有經驗(笑),我相信大家都有經驗,不是只有我。
笑憶當年的兩小無猜
所以釋迦牟尼佛比喻的事情,我們用現在的方法去比喻。我年輕的時候哪裡懂?像我 5 歲談戀愛,那裡懂?哪裡敢啊?我跟那個林燕玉 (音譯),她坐我旁邊,牽個手都有點怕。後來終於牽手牽手,以後就不怕了,兩個人牽著手到了幼稚園,下課了又牽著手就回家。有同學就問啦:「你們是兄妹嗎?」我們兩個回答說「是」,其實不是啊,但是只好講自己是兄妹。其實不是,那是初戀。
然後她問我:「你知道孩子是怎麼出生的嗎?」我說我不知道耶,我五歲的時候,不知道孩子是怎麼出生。然後我跟林燕玉講,我說:「不知道耶,可是我聽說牽手就會有小孩。」,林燕玉就問我:「那我們牽手那麼久,將來有小孩怎麼辦喔?」我跟她講沒關係,我們三個一起讀幼稚園 (笑)。
因為昨天從西雅圖雷藏寺說完法出來,大家追著我說:「師尊啊,你幼稚園還有什麼消息?」,我 5 歲她也 5 歲,那是我的初戀,幼稚園的春天。我寫 308 冊,憶起當年的情,我會把它寫得很清楚,我們怎麼樣兩個人坐在一起,到最後椅子本來很遠的,後來兩個椅子就並排,到最後就靠在一起,到後來就牽手,就差沒有吻。我沒有吻她,五歲哪裡懂得什麼吻啊,都不懂啊,以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,很好玩。那個也算初戀嗎?
稚嫩的心已為人生聚散悸動
不過那時候他爸爸的公司啊,就遷到台北去了,全家都搬到台北,她媽媽寫了一封信給老師,她說林燕玉不能到幼稚園上課了。但是林燕玉也哭了,哭了好幾天喔。那時候我望著旁邊坐椅是空的,心裡也是難過很長的一段時間。老師跟我講林燕玉哭了,我知道她為什麼哭,我也哭了,我知道我為什麼哭,這就是初戀嗎 (笑)?
「偶然我是一片雲,偶然飄到你的心,偶然就消失不見了,一切都是偶然。」其實人生很多這種現象。她跟我在一起差不多有一個學期的時間,那時候我是春天,喝水都是甜的,草也是綠的,心也是開的,一切都非常完美的,後來也消失了沒有。他們搬到台北以後,我有時候也很衝動,想到台北去找她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五歲的小孩子身上又沒有錢,如何到台北去找她?找到又怎麼樣?
天性至情 從高雄到屏東騎車訪師
我年輕的時候做事情都是非常的瘋狂,都是很 Crazy。像我追我自己的那個師範學校畢業的女老師,她是輔導老師,不是真正的導師,另外有導師姓曾,輔導老師姓張。她是師範學校派來大同國小,學習當老師的,分派到我們那一班。
我也是瘋狂,我那時候小學六年級,我騎著腳踏車,從高雄出發,經過鳳山到後庄,到九曲堂、到六塊厝、到屏東,騎腳踏車到屏東騎一整天。然後去敲女老師的門,他們正在吃年夜飯,我這個不速之客一敲門,他們看到我也很高興啦,也請我吃年夜飯,我也睡了一覺。
回程的時候,把腳踏車寄火車,人上了火車回高雄,那是一個很瘋狂的事情。經過下淡水溪欸,那時候下淡水溪旁邊還有鐵軌火車在跑,現在已經沒有了,聽說現在沒有了。你們這裡有屏東的人嗎?家住屏東的?有啊!屏東勝利里你知道嗎?你幾歲啦?71 比我還小啦,我已經 81 了,你差我 10 歲。我差我那個老師 10 歲,那個老師現在已經差不多 90 歲了,她姓張,張由貴。後來聽說她教的學生都很好,非常好的,她住在東山寺,屏東東山寺你知道嗎?屏東東山寺旁邊而已啊,那時候是一排日本宿舍,他們睡的是榻榻米。有夠瘋狂啦,還有很多瘋狂的事情還沒有講給你們聽,初中的、高中的、大學的。
憶大學時期的青春往日
我大學的時候,在測量連的時候,師母就出現了。我們三個同學啊,盧勝彥、傅思黔、徐耀堂,三個在測量連的同學,我的女朋友叫劉美雲,劉美雲去招集兩個她的同學,一個就是梁巧明,一個就是盧麗香。我的對象是劉美雲,徐耀堂追盧麗香,傅思黔追梁巧明。三個男的三個女的,一起去蝙蝠洞去玩,陰差陽錯到最後啊,他們兩個都沒有追上,倒是我跟盧麗香在一起,就是命運啊。
當初盧麗香(師母)要嫁給我的時候,劉美雲還勸她,你不要嫁給盧勝彥啦,你知道嗎?盧勝彥只能夠做朋友不能夠做丈夫的,妳要嫁給他,他不能做丈夫的。交朋友很好,做丈夫不行,這是劉美雲給我的評語。我做丈夫不行嗎(笑)?不管行不行啦,總之有文憑啊。
舌根變化而虛妄
佛性與妙明真心才是永遠的
我告訴你喔,舌頭是虛妄的,這個舌頭啊,你剛剛有女朋友的時候,你吻她的味道是不一樣的;到了朋友熟的時候,你吻她的味道又不同了;然後再來你們結婚了,那個吻的味道又不一樣了。是不是不一樣?你們自己知道,同一個人剛開始吻的時候,味道是多麼的甜,等到吻過一陣子以後,她味道變成中甜。等到你結婚了,再吻就變成淡甜。到了結婚很久了,就變成淡。所以舌頭是會變化的,是虛妄的,不是永遠的,佛性跟妙明真心才是永遠的。
由甜至淡 人性是喜新厭舊
舌頭是會變的,對不對?不結婚,吻久了,一樣也是淡啦。你說不結婚是有智慧?告訴你,不結婚你們相處久了也是淡,這就是人性。人性本來它就是喜新厭舊,當初的時候,你結婚的時候覺得非常好對不對?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變淡了。就像吃甘蔗一樣啊,你剛剛吃甘蔗的時候,甘蔗是甜的咬到最後就變成沒有,怎麼辦?所以這個味覺啊,這個味覺是會變的。
我曾經也有一個朋友。我帶她去八卦山,彰化的八卦山。我在八卦山吻了她,她對我很好,每一次碰到我,她就是抱著我要吻。但是我就這樣 (轉頭),因為我發覺她有口臭,口臭的味道很重,她跟你講話我都要閃了,跟她講你有口臭又講不出口,我害怕傷了她不跟她講,她又一直找你,你怎麼辦啦?逃之夭夭。雖然人長的不錯喔,可是有口臭。
良好衛生習慣
是維持人際關係的禮貌
其實應該要講,叫她自己去找牙科去洗牙,把所有蛀牙全部拿掉,發臭的地方,原因找出來,是肺那裡發出來的?還是從舌頭?還是從你的口水發出來的呢?一定要找出原因,然後把它的味道拿掉,不然跟她在一起很痛苦啊。像我每次吃完東西以後,馬上趕快把牙齒趕快清掉,把那個牙垢要清的乾淨。不是因為要接吻才這樣子做啊,那是一種衛生啊,也是一種禮貌嘛,對不對?是一種禮貌,跟人家講話,人家聞不到你嘴巴的味道,
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。跟大家講,自己本身如果有口臭的話,想辦法到底是從體內發出來的?還是你嘴巴發出來的?還是從哪裡出來的?從牙齒出來的嗎?是從牙齦出來的嗎?是因為你嘴巴爛了嗎?還是你的胃腸不好,那個氣跑出來?一定要找出原因。
舌根虛妄 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
我就認為是這樣子很重要的?所以舌頭是很重要,當然是釋迦牟尼佛講舌頭是虛妄的,我也講過它是無常變化,不是永遠是這樣子的味道。它的味道不是從舌頭出生的,是另外你有本身的味覺;也不是從虛空出生的。「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好,今天就講到這裡。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