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0:此世未竟待來世 師徒之情 感天動地

 

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,均出版於 2009 年。三本文集分別為:第 211 冊《一支箭射向蒼天》,是屬於「道顯密禪」文集,也是 盧師尊「重讀五燈會元」系列的第八本文集。第 212 冊《盧勝彥的機密檔案》,是屬於「般若哲思」系列的作品。而第 213 冊《寫給大地》,則是「散文詩集」的系列著作。

2009 年前後,正是 盧師尊頻繁出版「重讀五燈會元」系列,並講授《六祖壇經》,大開禪宗法脈的時期。許多真佛弟子在 盧師尊的鼓舞下,用力的射箭,將自心的感悟,化為一支支的智慧之箭,射向開悟的靶心。在《一支箭射向蒼天》序文中,便登錄了蓮花德祥師兄射箭開悟的詩偈,比之歷代禪宗祖師毫不遜色,令 盧師尊相當的引以為傲。盧師尊之前承諾,只要被認證開悟,便贈予龍袍祖衣一件。但由於蓮花德祥師兄已年過六十,確實不適合出家,因此 盧師尊便言:「先贈龍袍一件為印記,下輩子,您再來拿祖衣!下一世,我轉世再來,我們一定重逢,我再頒發祖衣給您。」

在這一段認證弟子開悟的簡短序文中,「下輩子,您再來拿祖衣!下一世,我轉世再來,我們一定重逢。這段話,令人有深深地觸動。師度徒,徒敬師,師徒之情,不就是如此嗎?今世未竟,留待來世,人世間最美麗動人的情誼,不就是這生生世世未竟的師徒之情嗎?為何 盧師尊能立下「生生世世度眾生」的大願,正是因為他對生死輪迴的通透,對法界因果的了悟,更是對弟子與眾生的無盡慈悲,才能讓他立下誓願,屹立在生死流轉的大輪迴中,去承接每一份徬徨無依的生命。

在《盧勝彥的機密檔案》中,盧師尊隱喻自己轉世為密教祖師蓮華生大士、龍樹菩薩、畢瓦巴、那洛巴、宗咯巴。無數的歷朝皇帝、空海大師、六祖惠能、獅子奮迅如來。無數的轉世、度生、再轉世、再度生。所謂何來?不同樣是為了「生生世世度眾生」的承諾?

而在《寫給大地》〈關島的浪濤〉文中,雖是寫給大地,但卻也是與 盧師尊「生生世世度眾生」的無盡大願相呼應:「這是我平生見到那麼驚天動地的一次『觀浪』,我終於知道,什麼是『滄海一粟』了!這大地是在撼動!海是活生生的。掀起的波濤是如此的激烈!連我的心也在搖盪。

我想起恆久的時光洪流,千秋萬世的歷史,水來水去的流失。一條一排浪濤。就是一部歷史。黃帝─唐─虞─夏─商─周─春秋─戰國─秦─漢─魏─晉─南北朝─隋─唐─五代─宋─元─明─清─中國。……』全在這裡了!我終於明白:那是歷史的呻吟!」同樣是喻情於景,同樣是守護那生生世世未竟的師徒之情。

 

 

 211 冊《一支箭射向蒼天》,是「重讀五燈會元」系列的第八本文集,講述的正是禪師和禪師的對話。這本書冊會讓讀者覺察到,內容並不是平淡無奇的,而是精彩懸疑,情節環環相扣,焦點仍是以不同角度,探討佛法的要義,使「讀書人」更明白實修的方法,及明確的第一義法旨,並快速「成就」。

文集在一開始,盧師尊便是以宗派內一名開悟弟子作為序幕,指出除了道、顯、密融通的法門,現已增添「禪」的教法:「真佛禪法,天下無雙,佛陀的『拈花』,將有真正的傳人。」並且,又以一名弘法人員「問法」的事件,講解了參禪悟理的要義:

「如果我得玄旨,開悟了,便到處向人說開悟是什麼,是什麼的。人家會覺得『不值錢』,覺得『原來如此』,覺得是『垃圾』,覺得不過『爾爾』。佛法的第一義原來是這樣...。就像你參公案,左參右參,朝參暮參,一個瓶頸又一個瓶頸,是這個,是那個。那小雞雞的嘴,啄著那蛋殼,一條裂紋又一條裂紋的。最重要的一啄:『破殼了!』就是破參了!終於明心了!」

書冊的主題,在於 盧師尊引述禪師的對話,帶領讀者參悟當中的玄機,體會禪修者在繼承佛教傳統的同時,怎樣去發揮「自性清淨、本有佛性」的禪宗理念,超越語言文字的範疇(不拘泥於文字相),在現實生活裡體悟真理,以此成就「頓悟成佛」的最終解脫。盧師尊除了以禪門公案作導引外,亦有從旁指導和點撥,給予初學者參悟禪理時有一個思維的概念,應對書冊內裡各種各樣、形形色色的個案,譬如書上所說的:

「在禪法:『追念法』,把念頭尋根究底,追個不止,追之最後,必知是空思妄想,於是念就止了。『不理會法』,隨它念頭來,隨它念頭去,念念皆空,念自止也。當然要『止念』的方法甚多,徹古至今,多少祖師的傳示,可以參考使用。」

「在禪宗來說,『向上』及『向下』,進步及退步,都是『禪』。『退步』一直的『退步』,退到退無可退,也就開悟了,見到了本地風光。」  

為免參禪者在參悟中走偏方向,盧師尊也有以佛法要義來提點,例如:我們不能執著「空」,執「空」成狂;我們不能執著「有」,執「有」成俗。「空」是般若,「有」是方便,二者均不可偏,要般若與方便互用,才是悲智雙運的正確道理。這便如同在<「不取不捨」的哲思>篇幅中,福州,僊宗,「院明禪師」上堂時所說的意旨:

「出三界,即壞三界。在三界,即礙三界。不礙不壞是出三界...。幸有如此的禪門家風,行者何不由此取得玄旨,如果幸得如此玄旨,也不在三界了。」

《一支箭射向蒼天》這本書,促使我們看到,盧師尊對眾生已是婆子心切,因應眾人根器因緣的不同,引述禪宗公案不同方式的內容,帶領人們「參禪射箭」,寄望弟子習禪有得(亦知無得),正如《禪源諸詮釋都序》曰:「喻如學射,箭箭皆瞄準靶子,而日久方百發百中...。」因此,讓我們一起來靜心參閱,不負 盧師尊一直以來不斷著書論說的仁者寄望。

 

 

 212 冊《盧勝彥的機密檔案》,是 盧師尊寫出這一世修行及生活經歷的回顧,也可算是回應人們對他傳奇一生的解說。這部文集內容,全是既坦誠又率直的寫法,訴說出 盧師尊此生來歷與際遇,並從出生一刻開始敘述,作為書冊題目的序曲:

「我出生時,全身纏著『白紗』(白色天衣),是助產士,用媒油拼命的洗,拼命的擦,才把『白絲紗』全部洗乾淨。我出生時纏著『白紗天衣』,當時的人,非常不解,助產士說:『從未見過有人出生,身纏白紗來出生的,這孩子奇特非凡。』據說:自古以來,大聖大賢出世,均有奇特的現象,均是不同凡響...。有人繪聲繪影說:『我的出生有機密檔案!』我自覺,我的出生,很奇特,我是『早產兒』,其他的,謎中謎。」

《盧勝彥的機密檔案》內裡,記載了 盧師尊對這一生的自我解說,從入世的際遇至出世的修行,都是依循歲月增長而一一敘述。並且,字裡行間揭露了他的度眾使命,又以「檔案」概括其生命中種種不同境遇,作為真實的原始記錄。這也可說是真誠剖白之自我呈現,避免人們對 盧師尊有不必要的誤解,無端造成妄作揣測的業力果報。盧師尊這樣的表白方式,無形中也是向眾生闡明「心、佛及眾生,是三無差别」的道理。因為,盧師尊的「機密檔案」,就是說出他下降此娑婆世界的前因後果。以此類推,當知眾生(我們)也是各有一份善惡業緣的「檔案」,並依此因緣降生於娑婆世間。

文集除了使我們更了解這位聖者降臨世間的緣由,也是想我們讀過後靜靜思量,自己為何降生此娑婆世界的原因。佛陀早已明示,世間一切的人和事,離不開因果業報,世事總有其前因後果,絕不會無緣無故。故此,盧師尊是以教為鏡:「修行觀照,猶如照鏡。」若讀者由此悟入佛法的義趣、而能反觀自照,之後對佛法大意的領會,必然大有裨益。

盧勝彥的「機密檔案」裡,主要是記述他此生修行成就的際遇,並有佛菩薩的指示、以及明師之教導,例如:瑤池金母、白空行母、印順導師、了鳴和尚。另外亦記載了他前世今生故事,好像:西夏王、舍利弗、宗喀巴、空海大師等。而檔案內也沒有明確指出,只待眾人去判斷轉世的人物記述,因為,這裡面含藏「珍惜當下實修,管它誰是誰」的教理 (心無罣礙):

「『前世』我曾是國王。『今生』我的子民全是我的弟子。『前世』我有持戒,守五戒行十善,修般若行。『今世』我是宗長,大善知識,真佛。這是互相關聯的。」

藉著「機密檔案」的展露,盧師尊也演示了佛法的理趣,其中談及到:因果輪迴、世俗諦、戒律、開悟與自在的妙訣 (法爾本然);並將佛教各派系的理念,如數家珍的和盆托出,比如:淨土法門、禪門、密教等,書上尚有密教明王相應法的傳法開示及修法儀軌,乃至是對真佛宗名諱的解讀...

正如我們所見,這文集本身就有著無窮法味,「檔案」一詞,只是契入佛法的一個門道而已:「我告訴聖弟子:圓融理體,不落言詮。絕待真如,豈墮文字。我之明心見性,無上矣!」

 

 

 213 冊《寫給大地》,是 盧師尊繼《寫給雨》之後,另一部記述對大自然有所感悟的書冊。在這文集裡,我們可以看到,盧師尊大半生於大地上的遊歷軌跡,體驗各處不同的文化和風光,而寫出這開悟者對人間的無限感觸。甚而不經意的展現了「世間法」與「出世間法」的不同思惟,倘若讀者在閱讀中靜心會意,便可覺察到以上兩者的鮮明對比,知曉人間相聚的緣由,亦知塵世間的夢幻:

「我不算是種菊花的隱士,也不算是文人雅士之流,我只能算是修行的瑜伽士,只是我喜歡旅行,也算是大地的過客。我與弟子有緣,這緣就是一條又一條的線,彼此綁著。就像每一個人都是一部車,獨自行駛,但,只要有緣,三轉二轉,總會聚在一起的。」

盧師尊藉著遊歷的腳步,除了描繪出大地各處的風光,也帶領讀者細看人類(眾生)從古至今在大地上扮演的角色,影響著世界歴史的發展概況,而明顯地刻劃出人性的無明、貪婪與欲望。換句話說,「大地」就彷彿成為眾生的「舞台」,善與惡、正與邪,全憑一念間造成不同的時局:

「『大地』不是『光潔無瑕』的。『人』不是『光潔無瑕』的,『感情』也不是『光潔無瑕』的。『大地』本自然如此,而『人』在大地上,一斧一鑿的去雕刻它。雕刻原本是偉大的,也是理想的,但雕刻的結局,是優是劣,到現在仍然是一個大疑問。」

文集內展現了 盧師尊在大地留下生命成長的印記,足跡遍及:西太平洋的島嶼 (關島的浪濤)、印尼的爪哇島 (婆羅浮屠的矗立)、中國的「紫禁城」、印度的「阿育王石柱」、台灣的「阿里山」與「日月潭」、日本的「八十八靈埸」、韓國的「藥師大佛」、墨西哥的「波多雅馬塔」、南太平洋的「大溪地」、英國的「西敏寺」、希臘的「愛琴海」、意大利的「古鬥獸場」、南美洲的「亞瑪遜森林」、尼泊爾的「蓮師洞」等其他地方,更不用說 盧師尊現時身處美國的「西雅圖」,乃至是書上描述他神行遊歷的地方。

盧師尊每到一個地方,都有以他佛學修為的視角,寫出他遊歷過後的感觸語句,甚至賦詩來抒發內心情感的觸動,這種借物抒懷的表達,正是眾生在書上體會這位法王作家的內心世界,和領受他指導的最佳方式,摒除了人們在佛學上的誤解或障礙,而知佛法於世間的真實意義:

「我們修密教的行者,主旨是解脫煩惱,解脫生死,長養菩提心,出離輪迴,成就佛菩薩的果位。重要的是視眾生如己。我說,人的一生,是用來修正自己所犯下的錯誤。行為是善,口是善,意念是善。我說,行十善才不會墮落到三惡道中。我說,執著愛,或執著恨,都是輪迴的根源,行者要去掉我執及法執。」

這本書冊藉由 盧師尊寫給大地的「傾訴」,促使我們看到歷史遺忘的故事篇章。例如書中提到的「古格王朝」、敦煌「千佛洞」的事蹟;也有寫出蓮華生大士在「蓮師洞」裡的教誨,和從未踏足西藏的 盧師尊,對「桑耶寺」內的細緻描述...。因此,就讓我們跟隨著大成就者的脚步、靜靜的神遊大地,從而,知天地遼闊、明佛法浩瀚。

 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