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 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,均出版於 2009 年。三本文集分別為:第 208 冊《大笑三聲》,是屬於許久未曾出現的「社會評論」文集。第 209 冊《魔眼》,是屬於「般若哲思」系列的作品。而第 210 冊《寫給雨》,則是「散文詩集」的系列著作。
在《大笑三聲》的序文中,盧師尊回憶起在閉關期間,只剩下「修法」及「寫作」兩件事,文筆中總透露著一絲絲哀愁,曾經想著不如「回去了」。只要將「元神」逼出,不回軀殼之內,以「奪舍法」,進入婦女的「子宮」,就能重新出生了。此時瑤池金母出現:
瑤池金母說:「不是時候。」
我問:「為什麼不是時候?」
瑤池金母說:「你是一個自然的人,何必做這種不自然的事!」
我聽了,大悟!
是的,是的,自然,自然,任運,任運。
因此 2006 年,因緣至,盧師尊毅然出關,因為出關與閉關實無差別。「閉關」修法、寫作、禪定度眾;「出關」也是修法、寫作、禪定度眾。在〈如果我是「阿扁」〉一文中,盧師尊有感而發:
我突發奇想 ── 如果是我被收押了,甚至被判了「十年」、「二十年」、「三十年」,我怎麼辦?我會每天吃得飽飽的,穿得暖暖的。每天,我會做運動,把自己鍛鍊得「金剛不壞」。每天,我會禮拜五方五如來。修四座本尊念誦法。我會禪定,見十方三世一切佛,一切菩薩摩訶薩…。
如果我是「阿扁」,我在獄中,不是漫漫長夜,而是時間會不夠用,我要入定神行去度化眾生,我會忙得很,忙得很開心!笑得嘴巴合不起來!
因為有如此感悟,出關後的 盧師尊,整個人更顯精力飽滿,除了寫書、修法、每周固定啟建護摩法會外。2006 年至 2008 年期間,更兌現對吐登達爾吉上師的承諾,將時輪金剛大法遍傳五大洲。另外,為了加持鼓勵真佛道場,讓弟子能夠看見 師尊,盧師尊自 2006 年到 2009 年,除了時輪金剛法會之外,所剩時間均風塵僕僕,飛往世界各地分堂道場親見弟子。’當時真佛宗近四十座雷藏寺,三百多個修法中心,遍佈在「亞洲」、「歐洲」、「美洲」、「非洲」、「澳洲」等等世界各地。為滿弟子所願,不論在多麼偏遠難行的所在,盧師尊竟一一行腳而至。如此悲心無盡的師父,如何不令五百萬弟子衷心皈依、至心擁戴。
而自 2008 年起,盧師尊前後同時開講《六祖壇經》及《喜金剛講義》,可以說將禪宗的開悟之道,藉由《六祖壇經》的講授,及五燈會元系列的文集著作,大開禪宗法脈。而《喜金剛講義》更是 盧師尊首次細說金剛大法修持心要的不世法緣。盧師尊出關,彷如「大日再現」,無上大法因緣傾囊相授,普傳而出。願華光自在佛常住世,真佛正法普照娑婆。

第 208 冊《大笑三聲》,是 盧師尊以開悟者的視角,觀察世間眾生相的呈現與因由,而寫出他的人生感悟。文集的主題,便是以書名:豁然開朗的三聲大笑,來表達他對眾生仍執迷於虛幻之物,笑天下可笑之事。然而,這並不是帶有嘲諷、輕視的意思,只是一位智者看透世事、豁達了悟一切的開懷大笑。
這部書冊是 盧師尊察看世間事情的發展,指出這全是人類的感知(外在感官)所造成,即佛教所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的作用,造成了「貪婪、瞋恚、愚癡」三種煩惱的根源,而產生「無明」的種種障礙,並形成因緣果報的存在,致使眾生在六道上周而復始的輪迴不休。盧師尊藉佛法道出,眾生是因為不明身體原是「四大假合」的緣故,往往執著「幻身」而引起無明的禍端。「幻身」即:人身無實如幻,是名幻身。然則這「幻身」卻又是現世修行的一種「工具」,所以,我們必須在「空」與「有」之間取得平衡,這便是學佛者應要知曉的「理法」,之後才能洞悉佛法的要義,在參悟上不會有所困惑。
盧師尊在書上引述的事件,正是說出眾生受「五蘊六識」造成的影響,譬如在2008年的「金融大風暴」,便是人類的貪婪所導致:
「歸究其源頭,所謂『金融大風暴』,全由於人類的『貪婪』所引起的,一個字『貪』。這個泡沬的經濟體系,正是人類貪婪的共業...。我們佛教行者,本身是『戒貪』的,因為眾生多『貪濁』,眾生因貪而受縛,因貪而起煩惱,由於『貪財』『貪色』,使有情的身心,無法出離娑婆。」
盧師尊尚提到他所觀察的修行「亂象」,例如:他看見部份一知半解的修行人,藉著「雙身法」行「騙色」之事,敗壞了密教的名聲;一名皈依弟子一直沒有修法,死後靈魂墮落冥間被關在一只雞蛋裡 (卵生);亦看到通靈人之中,含雜了詐財騙色的「騙子」,正在魚目混珠...等。如上種種事例,皆是眾生「三不善根」所造成,乃至不明佛法究竟所引致。而 盧師尊文集著作的內容,則試圖帶領人們深入佛法的義理,好像「重讀五燈會元」的系列,就是引導讀者進入「參禪」的範疇,並在近期的文集裡,亦陸續刋登讀者對公案問答的回應信件,以鼓勵眾生參禪悟理、明瞭佛法的旨趣。
《大笑三聲》裡面,也詳述了一些密教法門的儀軌和心要,仔細說明密教次第修的重要。書中記述一位顯密雙修的佛教徒,在一場車禍中暈迷後,中陰身(靈魂)至「幽冥界」看到 盧師尊主持超度法會的情景,然後蒙 盧師尊指引得以「還陽」,親自到台中見證並道謝的事蹟。又在<夢中的皇帝>一篇中,引述弟子的來信,於夢中印證 盧師尊過去世曾是皇帝的身份。於是乎,冥間、幽冥界、過去世,便如是見證著,生命於六道流轉的輪迴現象,證明佛法的真實不虛,而知善惡業的因果循環、森羅萬象的虛幻:
「學佛的人,在觀行中,知身是幻,眾生是幻,甚至世間是幻,物質世界是幻,無一真實不壞,有了這樣子的體悟。一切傷害。一切譭謗。一切打擊...。本來就虛幻不實。」

盧 師尊的第209冊文集,書冊取名為《魔眼》,與佛陀在《金剛經》內所說的五眼: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皆有所不同。在世人來說,「眼」原是用來明辨物象,亦可顯露人們的內心世界,故又稱「靈魂之窗」。書名取用「魔」字是有著其意義的,儼如書上所說:
「為什麼取名《魔眼》,讀者看了就知道。很新顈的《魔眼》。很有品味的《魔眼》。很令人迷惑的《魔眼》。這是一本明慎者且矜默者必讀的一本寶書,《魔眼》令你開卷有益...。」
或許,當中亦存著另一個意義,就是 盧師尊藉書名中的「魔」字,來破除眾生對「名相」的固有觀念,乃至在「文字相」裡的障礙。事實上,盧師尊曾提及「佛魔一如」、「天魔是深地菩薩」的佛法旨趣,亦引述《佛說魔逆經》的經文內容,作出了如法的教導。然而,這已是更深一層的理趣了。而 盧師尊在《粒粒珍珠》文集裡說過「魔」是考驗官,相信也是毋庸置疑的真相:
「『魔』是從『佛』那裡出來的,『魔』是『佛』的化身,祂是來考驗眾生的修行,祂製造另一個相反的,對立的世界。眾生要修行成佛,就要通過『魔』的這一關,要破了『魔』,才可以成佛,要對治『魔』,才可以成佛。」
若是讀者對書名的「魔」字仍有困惑,這本書冊的內容,更會令你丈二金剛,摸不著頭腦,因為《魔眼》敘述的並不是「魔事」,而是關於佛陀教法的義趣和道理。甚至講述佛教最初在各地流傳與派系演變的歷史,並以秘密佛教(密乘)的闡釋最為詳盡,說出了原始佛教與當時的婆羅門教,兩者密切的相關性,這對於冀望了解「密教」淵源的學佛者,必然有一定的幫助。
文章內容仍是一如既往的寫作風格,盧師尊寫出在佛法義理上的感悟,闡釋佛法的正確理念,使讀者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,其中有以佛典的經文來作出引述,也有用佛法角度來觀察世情的評論:
「所謂『人間佛教』是在實踐『世間法』及『做人法』,不錯,這也是佛法。我們不能講『世間法』錯了,『做人法』錯了,只能說過度的提倡及擴展,會使佛教世俗化,失去了佛教的真諦。佛陀說:所謂世間法、做人法、甚至對治法,這三種法都是可破壞的。只有第一義法,是永遠不會破壞的。(這些說法在四部《阿含經》中,均可俯拾皆是)佛陀說:任何佛法均不可脫離第一義諦的...。只『入世』,會世俗化。只『出世』,會只有少數人解脫。我覺得,這二者都不可偏廢,實踐社會,但不可忘了第一義啊!」
《魔眼》一書,尚引導讀者如何去察覺人間虛幻的篇章,從而啟發他們仔細地思量。例如<佛陀的故事>、<昇天就好?>等篇章,便是教人知曉三法印、不著心緣相的義趣,明確指出一切佛法,應只有一個宗旨:「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」。並不是讓後來的人執著派系名諱而各起爭論,故此,願人人看過此書後,每每能世事洞明、五眼具足:
「釋迦牟尼佛出世,在娑婆人間說法四十九年,說了小乘、大乘、祕密乘,如此多的教法,當然是為了攝化一切的機緣。釋迦牟尼佛涅槃後,以後的聖賢各依教法,分宗分派以化益有緣眾生。」

第 210 冊《寫給雨》,是 盧師尊寫出對「雨」的體悟感言,「下雨」在日常生活裡,是一種最平凡不過的自然現象,但在這位大成就者的眼中,「雨」卻是他修行中的最佳道伴,並且有著惺惺相惜的感覺,因為,盧師尊在人生歲月的後半段日子裡,每天都是與西雅圖的「雨」朝夕相伴:
「我在人生的後半段,竟然是在漫長的『落雨』的日子中度過的。在情感上,我接受一項事實,我被『雨』包圍住了,但,那不是一種威脅,而是一種靈感。儘管雨天綿綿無盡期,而我的靈感也綿綿無盡期了,我們互相融入吧!在理智上,我知道我要做二件最重要的事,儘管是有為,儘管是無為,都是有具體的意義,這二件事,就是:『修法。』『寫作。』我要讓所有的人,都知道,我的修法如『雨』,我的寫作如『雨』。那就是我這一生的生命。」
這本書冊的前半部份,全是 盧師尊讚賞「雨」對於大地的無私給予,與佛法的理趣相符合。例如:雨的無私奉獻精神,雨水滋潤萬物、不求回報,正是自然界最美好的饋贈,也是萬物自然的平衡法則之展現。盧師尊以開悟者的視角,觀察這自然界的現象,並將之與佛法融合,寫出如以下的論說。或許令人對佛法與大自然的互融,有另一番新的啟發,而悟得《金剛經》裡「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」的玄機:
「密教的精神:『出離心。』『菩提心。』『中觀正見。』我把大乘的『菩提心』發揮到了極點,我也願意化為雨了!去滋潤大地,去滋潤人心,對一切都沒有分別,普施人間,我以後不敢再輕言消失了,雨是不會消失的。」
盧師尊更在<淋雨行>的篇章中,道出了對「雨」感悟的般若語句,譬如是書上那幾行「莫遮、莫遮」的字句:悟雨心、不住相、純天真、守本份、任屈伸、常悄然、心安穩...等,頓然使人有體悟佛法妙趣的感觸,也好讓眾生進入這聖者的內觀境界,寂寂的心領神會,並而熏染佛心:
「道本是雨,因雨顯道。如果真能悟雨之人,通雨於心。見雨之後,千千萬萬的絲絲線線,直下脫卻,也能豁然契悟。本來明淨。明妙沖虛。淡淡如如。不動真實的佛性。」
書冊內容的下半部份,是記述在2009年5月期間,盧師尊與一眾弟子遊走於「柬埔寨」、「泰國」、「緬甸」的旅遊事蹟,更笑稱之謂「汗水」與「雨水」的旅程。主要是遍覽各地古老的寺廟、浮雕與古皇宮,而遊歷到「吳哥王朝」的皇宮之際,盧師尊看見經歲月洗禮而剩留下來的廢墟,更令他想起過去世曾是某朝代的皇帝。雖然今世是一名密教瑜伽士,但念至三界的輪迴百轉、幻化無常,亦難免心有所感、不勝唏噓。在泰國之行中,除了記述有五位山神來訪的事件,也有 盧師尊與泰國弟子相聚的美好時光,多世的因緣與想念,淚水與淚水的交織,讀後總令人有一種莫名的感動...。
《寫給雨》這本書冊,是教人把繁忙生活裡的急促步伐放緩,體會身邊微妙的大自然運作,思考出人生的意義,因此,讓我們靜心來聆聽那「雨」的呼喚,使心靈回復寧靜與和諧,而感知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