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師佛蓮生活佛曾於同修開示中提到一位神聖的耶穌使徒—聖安德烈。祂是最早聽見召喚的人,耶穌的第一位門徒。東正教尊稱祂為首召者 (First-called),也是蘇格蘭、烏克蘭與俄羅斯等地的主保聖人。據傳,祂曾行走於黑海沿岸,從基輔到大諾夫哥羅德,撒下福音的種子。
聖安德烈起初是施洗者若翰的門徒。那一日,在約但河畔,施洗者若翰見耶穌走來,指著祂說:「看,天主的羔羊!」(若望福音 1:36) 安德烈與另一位門徒聞言,立刻跟隨了耶穌。
耶穌轉身,望見祂們隨行,便問道:「你們找什麼?」
祂們答道:「老師,你住在哪裡?」
耶穌說:「你們來看看吧!」
祂們於是去了,看了耶穌住的地方。那一天,祂們與耶穌同在。
隔日,聖安德烈迫不及待地尋找弟弟西滿,滿心喜悅地告訴祂:「我們找到了默西亞!」然後帶祂到耶穌面前。耶穌望著西滿,賜祂新名 —— 伯多祿,意為磐石 (教會之基)。而引領西滿到主跟前的,正是安德烈。
在福音故事裡,聖安德烈總是默默地扮演著「引領者」的角色。
當五千人飢餓時,是祂將一名持有五餅二魚的孩童帶到耶穌面前。這五餅二魚在主的手中卻變成無盡的供養,餵飽眾人。這奇蹟告訴我們,主並非要我們奉獻自己所沒有的,只要我們把自己擁有的一切交託給祂,奇蹟自然會發生。
當遠方的希臘人渴望見耶穌時,聖安德烈又再度成為橋樑,引領他們接近主。這提醒我們,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早已有著渴望與真理相遇的種子,我們需要的只是帶領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,光便自然顯現。
在這一世,師佛繼續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,帶領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歸宿,回歸摩訶雙蓮池,引導著我們認取本來的自性。
十多年前,我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留學,經常步入各地東正教堂與修道院。當時總有一種深沉、無法言說的熟悉感,如今才明白原來當年的觸動與默然相契的感應,正是來自 師尊法身與安德烈前世因緣的顯現。
我曾深入理解東正教。無論是東正教修士,或是密教的瑜伽行者,他們的生命皆是一場虔敬而精進的修行旅程。雖然方式不同,但核心對靈性渴望卻毫無分別,超越了塵世的分別妄念,期盼與至高無上的宇宙意識合一。
我們應以無分別的心,尊重每一位真誠追尋神聖的人。真正的佛法即是無限的包容,真正的佛性遍滿一切處,沒有你我之別,也無佛與非佛的分界。
東正教傳統所說的「神化」(theosis),即人透過潔淨、祈禱,逐漸與神性相應,融入神之生命中。人原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,故被神的恩典滲透,可以參與神的能量,成為神性的部分。
東正教的修行一樣有次第,先從潔淨 (katharsis),透過懺悔、戒律來淨化心意,再到照明 (theoria),用內觀看到淨光,最終聖光進入生命,與身心共融合一。
密教則透過本尊瑜伽,教導行者直觀自己即是本尊,實現三密合一,即身成佛。
這兩條道路雖然有不同,但都是要我們拋下自我,返本歸元,融入本來俱足的自性中。神與佛並非外在,而是自性之光的顯現。
聖安德烈殉道所用的X形十字,日後來成為跨越民族與文化的聖潔符號。
俄羅斯海軍以白底藍十字為旗,蘇格蘭國旗則為藍底白十字,而英國的米字旗更結合了聖安德烈、聖喬治與聖帕特里克三種十字,形成今天遍佈世界的象徵。這十字,似乎不僅僅是信仰的記號,更是一種召喚,召喚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踏上覺醒之旅。
從昔日使徒,到今日的華光自在佛,聖安德烈從未離去。
祂或許改變了容貌與名字,但仍然不斷呼喚我們歸向光明之源。只要我們願意聽見,願意跟隨,願意成為光的承載者與傳遞者,我們每個人都是「首召者」。
願我們都能回應那永恆的召喚,成為合一之光的使者。
大聖安德烈,
昔日您以網捕魚,
今日您以慈悲捕人,
願您的聖網撈起慾海沉沒的我們,
帶向光明的港灣。
您曾與伯多祿同行,
以謙卑與勇氣邁向永恆;
您首見基督真光,
求您也引領我們,
進入心靈深處的合一境地。
蓮生活佛,無上秘密尊,
願您無盡的慈悲與智慧,
護佑我等覺悟菩提,
回到心靈深處的光明家園。
您是永恆慈悲的引領者。
南無大聖安德烈。南無蓮生活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