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的三本文集,第157冊《另一類的漫遊》是屬於「靈異神變」系列,第158冊《孤燈下的思維》及第159冊《那老爹的心事》,則歸類於「散文詩集」系列文集。這三本文集均出版於2002年 盧師尊閉關期間。
《另一類的漫遊》延續「靈異神變」系列的特點,大多為講述過去 盧師尊在接受眾生問事時,所面對的各種神異玄妙的經歷。雖說讀者之前已經閱讀過非常多,盧師尊撰寫的種種神奇案例,但 盧師尊總是能源源不絕的,書寫出令人驚嘆不可思議的新篇章。也算印證佛經中所言:「眾生不可思議、因果不可思議。」
而能夠被 盧師尊特別筆之於書的案例,必定有其神異之處。譬如有成名已久的大和尚,身患頻尿症,卻於禪定中蒙菩薩指示:只能找虎頭人。因此暗地裡來訪,請 盧師尊為其神算,結果原來沖犯了鬼神,被專吃小便的食尿鬼盜氣了。另外,有因出殯白事沖犯,引發中風腦溢血魂入陰界的案例,危急之際,蒙 盧師尊以念珠之光,令其還陽。更有死囚在獄中皈依 盧師尊,勤唸上師心咒,並於夢中得 盧師尊賜授「最速捷往生法」,感應不斷,甚至預知死刑執行之日,往生後火化得舍利子無數。全書共14則靈異玄妙的真實感應,與您分享。
《孤燈下的思維》一書,則為短篇的「散文」系列文集,全書共91篇短文,內容無所不包,無所不談。每篇400-500字的短文,如同 盧師尊的心靈對話一般,讓人讀來如同在觀視著 盧師尊的獨白,分外心有所感。
譬如在<人不可貌相>一文裡,閉關中的 盧師尊,因無人照料,比之過往形容消瘦許多。沒有剃鬚又穿著便服,進入一高級服裝店,竟遭店員白眼相待,盧師尊自嘲自己像個「街友」,難怪不受店員待見。而在<銀髮族的閉關>一文裡,盧師尊自述遭到了兩次身體的不適,一次是腳的傷筋動骨,一次是咳嗽三星期。種種閉關細節的描述,讓人體會到閉關隱居的不易,若無護關之人,確實要有因應意外的更完善規劃。這類描寫閉關日常的隻言片語,卻令弟子讀來既心痛又心酸。
而《那老爹的心事》,一本打破禁忌,以第一人稱寫下極其寫實的戒邪淫長篇小說,也只有在 盧師尊過盡千帆後的隱居時期,才能如此不畏世俗的書寫問世。只為再次提醒芸芸眾生「最足於戕害人之生命者,惟情慾最巨。一時的快樂,就是永恒的悲哀。」
三本書雖筆調、文體各異,然實則為一,字裡行間,滿是 盧師尊對弟子的諄諄教導與提醒:提醒眾生需佈畏因果,唯有專一實修,光明變身,才能真正由凡入聖。因為 盧師尊說:「人生最大的意義即是在此:修行到達彼岸!」

第157冊文集《另一類的漫遊》,題材內容屬於是「靈異神變」系列的著作,內容是講述 盧師尊「神遊」法界所經歷的事蹟,以及在入世修行的生活之中,被邀請前往勘察「風水」、「問事」的靈異感應之見聞,並解說「一心」持咒、唸佛、誦經的益處,致使「身、口、意」回復清淨及生起菩提心的妙用。
盧師尊在書上說出他的真實經歷故事,無疑是對世人有警世勸誡的作用,對於學佛修道者來說,也是一片真心誠意的藥石之言,促令修行路上的執迷者、使之覺醒;初學者、得獲法益。故此,無論身心處於出世與入世間的眾生,閱覽時均充滿著法喜,因為,這裡面包含了佛教「四攝法」度眾的精神,並且在生命的旅程上,成為眾人的一盞指引明燈...。或許,這正是盧勝彥文集的引人入勝之處。
在這本《另一類的漫遊》的文集裡,盧師尊除了述說他的經歷事件,也有寫出自身對事情的應對和感觸之想法,以此來度化人心。然而,篇幅裡往往有著言外之意,引導閱讀者深入探討生命的本來意義,以至在書上敘說「法界」與「靈界」的玄妙處,和透露出佛法與眾生休戚與共的微妙關係。書冊的章節內更蘊藏珍貴難聞的甚深法義,譬如以下的節錄文句:
「萬法本是從心中生出來的,心就是萬法之王。由於人心太複雜,法也就複雜了。而在我這裡,是心髓,是心要,是心法,很簡單又純淨。凡是在我這裡,是如來藏心。」
「佛說:『人的災禍是無常也,亦是前世業障所致,今世勿造業因,來世自無苦果。』我在此特別普勸世人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為防患未然,速發改惡向善的大心,不造殺淫妄酒等等的惡業。」
「莊嚴自己的壇城,也就是自己的身子莊嚴,先外莊嚴,再內莊嚴,這是密教要旨。」
「房間一隅。一尊上師瓷相。一杯水。一爐香。如此就可以修法了。因為,一尊上師瓷相,上有『五佛冠』,就是五佛住此,就是密教大曼荼羅一樣,尤其根本上師就是一切諸尊的總持,一就是一切。」
讀者透過在書上所展現的佛法理趣,然後再仔細思量,便將會打破佛教的眾多派系名諱所產生的障礙,直入圓滿無缺的法義當中,不致困惑於「名相」的表徵而迷失。這個便是常聞正知見的重要性,也呈現出世間「人身難得、明師難遇」的稀有與珍貴。當然,書冊中尚有很多對修行極有幫助的「黃金句子」,有待讀者細細品味與領會,好像在<小心國>的章節內,土地公公合掌對 盧師尊所說「但得西歸路穩,不枉此生白來。」的偈語,不也就是我們修行人的共同心聲嗎?誠願 我們從這「另一類的漫遊」裡,而知佛陀的真實教義。
<接引死囚往生>
很多人問我,一名死囚犯,業障深重,如何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?我回答:
「在此世間,何人不是死囚犯?在此世間,何人不業障深重?我認定,世間眾生,聚集在地球,地球即大監獄也,人人都是受刑人。我認定,世間眾生,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,業障深重,人人皆是。但只念佛持咒,一心恒久,懺悔回頭,修真佛密法,就一條白光直直生西去也。」

盧師尊的第 158 冊《孤燈下的思維》文集,出版於 2002 年,歸納於「散文詩集」的著作系列,全書共有 91 篇的章節,內容可謂十分豐富。「散文」在文體的定義上,著重於描寫真實感受、觀察與思考為主,是一種題材廣泛、並且結構自由靈活的文學體裁,而與「小說」的文學樣式略有不同。
盧師尊就是善用散文的寫作特色,在紙上宣揚佛陀的教義。譬如這本第 158 冊文集,便是作者敘述他在閉關獨居的歲月裡,運用真摯和抒情性的文筆,寫出在佛法上體悟生命的內蘊,並將感悟所得的思維與見解訴之於書上,引導人們在閱讀中從「入世法」的固有概念,逐漸進入「出世法」的範疇:
「我有了一個領悟,太陽發光,月亮發光,星星發光,那山,那水,那草,都有它的意義。凡是存在的事物,一定有存在的理由。人們如果要活得不無聊,要看見事物後面的事物,聽見聲音後面的聲音。例如:發覺人生的無聊,才會努力精進於人生的生命探討,終於明白,深入修行,可以走出無聊籠牢。因為,超凡入聖流!」
《孤燈下的思維》文集的內容,主要仍在於宣揚佛教的法義,和慈悲教導人們怎樣「破妄歸真」的方法,例如書中<與佛陀最接近>、<佛迫害佛>、<學佛法會有錯嗎?>、<攻訐密宗>等等章節,就是把佛法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完美展現,極為值得我們一看再看,將法理的要點了然於心。文集在宣揚佛法的同時,也有以正知見的觀點與角度,講述如何與佛陀最接近的「心法」、「萬戒唯心」的道理,和寫出令人嚮往的「比和尚更和尚」之修行智慧,甚至在<寺廟>一文中,警誡修道人切莫墮落「貪婪妄念」的可悲結局。
除此以外,還有多頁篇章提及到,盧師尊對宗派的未來寄望與鼓勵:
「真佛宗有一報一刊,一報是『真佛報』,一刊是『燃燈雜誌』。我的內心一直有個希望,期盼一報一刊的未來發展,氣勢雄偉,在現代的媒體之中,能與群雄爭鋒...。」
「實修密法,持明成就、護摩成就、三昧地成就。就這樣明心見性,自主生死。我們沒有炫耀,只有實修。」
並且,書上還闡述了 盧師尊堅持寫作的背後動力,便是:「我繼續寫書,不停的寫,這是基於自己修習正法得到證驗而宣說聖諦。只想將個人的經歷,透過文筆的宣洩,將真實的道理普傳。」所以,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,盧勝彥文集是必須去推廣的,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明白正法,透過閱讀的途徑,使眾生蒙受正法的利益。
此刻,就讓我們進入 盧師尊在孤燈下的「思惟」,學習他「一日不修,一日是鬼」百折不撓的精神,乃至「一日不寫,一日白活」的精進毅力,而為他的成就擊節喝采與讚歎。
<觀察弟子>
我最欣賞這樣的弟子,不管師尊在或不在,都能夠勤於精進,投注在往常師尊所傳授的佛法,專一的開發自己的內心,他們發覺我就在他們的內心之中,根本連一刻也未分離。這種弟子是聖弟子...。
我是在表演「善逝」。佛陀也是「善逝」。如來就是「在」,也是「不在」。是「來」,也是「去」。能夠一直專一的開發自己的心,像這樣的人,才是真正蓮生活佛盧勝彥的聖弟子。

盧師尊文集第159冊《那老爹的心事》,出版於2002年,此文集雖被劃分在「散文詩集」系列,但嚴格說來,它應該是一部內容連貫的長篇章回小說。在 盧師尊300多本的文集中,除去「靈書」與所謂的「道顯密禪」修煉之道,若要在其中選出一本最驚世駭俗、最令讀者跌破眼鏡的著作,絕對非《那老爹的心事》莫屬。
先前在善光佛(文昌帝君)的指示下,為端正日漸扭曲沉淪的世道人心,盧師尊已用心寫下了《當下的清涼心》與《當下的明燈》兩本勸善守戒的專書。其中特別著墨的,便是戒邪淫。更在《當下的明燈》〈冥王律令〉一文中,受冥王所託,特別由 蓮生法王在書中代為公佈,由天上界最新頒下的「冥王律令」,可說是對於戒邪淫的罪患,給出了鉅細無遺的規範。
原本在書寫《當下的明燈》之前,盧師尊便向善光佛提出至質疑:「同樣性質的文章,為何要重複寫。」善光佛只答:「因為眾生是健忘的,所以要一再提醒。」原本以為寫到《當下的明燈》,戒邪淫的專書應該到此為止了,沒想到,不久後竟然出現了第三本《那老爹的心事》。而令人驚掉下巴的是,這本《那老爹的心事》,不僅是以第一人稱所寫下的長篇小說,文字尺度更是寫實露骨。
為何 盧師尊會第三度書寫戒邪淫的文集呢?果然是師出有名:「冥王交給我一本日記,這本日記是怎麼來的呢?原來是這位那老爹,讀了我那兩本『當下的清涼心』、『當下的明燈』之後,生出了慚愧的心,把過去的風流帳記錄了下來,那老爹當下補寫了一些懺悔的文字於後,就把日記本當空給燒化了。冥王接到了這本日記,默認了他的慚愧懺悔,覺得有必要把這本日記公諸於世,對『人性』有幫助,對『貪慾』的人有所警惕。」
盧師尊翻開日記本一看,原來此人也是真佛弟子。盧師尊認為,這本「日記」原是隱蔽性的,原是那老爹自寫自娛,這種作品原本不適合公開,甚至不能登大雅之堂,然而,經 盧師尊改寫之後,就顯得藝術些,不至遭道學之士的撻伐。
盧師尊幫那老爹取了一個假名「陳平」,它是一本日記,但也是小說,最後採用第一人稱來寫作,是便於敘述陳平的經歷,分析陳平的心理,更容易體現人性耽於「慾望」的心路歷程。這也可算是探討人性,尋找人性本源,使人性澄澈如清水,直接呈現了老爹的心象。冥王交給 盧師尊這本日記的用意,是藉著老爹陳平的日記,來警惕世人,這種獨特的例子,更加實際,對人類心理有深刻的真切感受,將會比「當下的清涼心」、「當下的明燈」更有內涵,是最直接現實的寫法。
因此,盧師尊認為本書強調的是:「放縱是罪。節制很重要。節制情慾,不只是罪不罪的問題,而且關係到養生、健康、德行、保命。大凡縱慾之人,一生無窮之事業,均因情慾而歸於烏有,甚至命殞,名登鬼籙,或死得不明不白,都是沒有節制色慾之故。節制情慾實在太重要了。」
古諺有云:「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頭已百年身。」讓我們一同閱讀《那老爹的心事》,以真實故事為借鏡,警醒自己,切莫因慾火焚身,抱憾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