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公案心得 「拈花微笑」內心小劇場 (文/謎之仕)

世尊在靈山會上,拈花示眾。眾皆默然,唯迦葉破顏微笑。世尊云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」這是禪宗的起源,初祖即為摩訶迦葉。

此禪宗公案已有無數歷代高僧大德闡述過,講述諸如「實相」、「妙心」、「心印」云云等,在此我就不多講述了。可我心想,世尊做為一個開悟的佛陀,生活中總不會一直都是那麼嚴肅吧?也該有像我們師尊那樣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笑呵呵的輕鬆心情吧?

於是我想把這則公案,把佛陀大迦葉的內心劇場,以輕鬆方式描述出來。

 

【拈花微笑內心小劇場】

一時世尊在眾弟子面前拈花示眾。

世尊:

「這麼多年來,有誰真正瞭解我在玩什麼鳥?」

「沒人?」

「咦!善哉,大迦葉笑了。」

大迦葉站起合掌。

大迦葉:「世尊,我知道您在玩『空中花』的鳥,但我無法說,只能微笑心照不宣。」

世尊:「既然汝知道我在玩什麼鳥,那就把真相傳下去吧!」

大迦葉:「我知道真相用文字無法說明,那只能用刺激、用驚嚇、用行動劇的方式,看看眾生是否能契機而頓悟吧!」

(完)

 

以下為我個人心得:

修行人修行,目的在於得道證果。在生起次第時總會在意自己修行成果得了什麼?對於禪宗而言,就是在教導:

開悟明白「得了」「無所得」。(看似對立)

因為明白「無所得」,所以「心安」。

「心安」也是因為知道「心不可得」。(看似對立)

再深入解析:「得了」對應「分別智」。

「無所得」對應「根本智」。

「心安」對應「分別智」。

「心不可得」對應「根本智」。

「分別智」「根本智」合起來就是「一切種智」。

「一切種智」就是「一如」,就是「不二法門」,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。

「不二法門」如何入門?沒門(靜默)。(看似對立)

就是「當下即是」亦「當下即不是」。(看似對立)

這是法爾本然。

這就是「般若智慧」。

簡單的來說也就是「雙運」。

《維摩詰經》就是在講述維摩詰居士先是責難諸羅漢弟子與初地菩薩,助其打破「分別智」提升至「根本智」。至文殊師利菩薩率眾探病時,兩大菩薩共同演繹融合「分別智」與「根本智」的「一如」觀念,助其入「不二法門」。在「不二法門」裡:煩惱即菩提,輪迴即涅槃,大自在王佛也是大自在天魔。

 禪宗不立文字,就是要直指入「不二法門」。大迦葉明白佛陀諸般演繹以不可說之說幫助眾生入「不二法門」。此「空中花」是開悟者的「遊戲」,是開悟者玩的鳥。

心經:「色不異空。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」

金剛經:「一切有為法,如露亦如電,如夢幻泡影,應做如是觀。」

就是「一如」,就是「不二門」。

所謂至高無法,法由因緣生(空中花)。其實普通人才有高低分別之想,開悟者眼中一切平等,因為法爾本然,因為「一如」。

 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