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4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彩虹雷藏寺「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」暨《維摩詰經》第 67 講

〈佛國品第一〉

佛言:「寶積。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。深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菩提心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。布施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。持戒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。忍辱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。精進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。禪定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。智慧是菩薩淨土,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。」

 

直心是菩薩淨土 直心直行無妄心

       我們來講《維摩詰經》

       「直心」很重要。釋迦牟尼佛講:「直心是菩薩淨土。」我以前講過「直心」,跟大家解釋過了: 「一直走就對了!譬如我們西雅圖到 Spokane,沿 著 I-90,你一直走就可以到 Spokane。你不要跑到 Yakima,也不要跑到 Moses Lake。也不要去「德國 村」,這個就是「直心」。叫你不要有其他的「心」, 就是不要有妄心。你有了妄心,你就會走叉了路,不能到達目的地。我很簡單解釋,直心就是這個樣子。

 

深心是菩薩淨土 深心等覺不退轉

什麼是「深心」呢?釋迦牟尼佛講:「深心是菩薩淨土。」你一直下去,就會到達「深心」。你一直走下去,不退轉。

問大家一個問題:菩薩會不會退轉?會!如果菩薩不退轉,有一個名稱叫什麼?我只懂得台灣話啦「阿鞞跋致 (音:阿鞞達迪)」。對不對?我告訴你我的發音比較準,你那是國語發音;我是梵語發音:「阿鞞達迪」,我媽媽唸的,我媽媽在唸經的時候就唸「阿鞞達迪」。我媽媽唸「阿耨 (音:鳥) 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我告訴你:這個才接近梵音。「阿耨 (音: 鳥) 多羅三藐三菩提」的國語怎麼唸?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還是台語的發音比較準 ——「阿耨 (音: 鳥) 多羅三藐三菩提」

什麼是「深心」呢?就是「不退轉」啊!

直直走,就是 「直心」;直直到底,就是 「深心」。沒有退轉,一直往前走,就會到「深地」。菩薩初地就是「初發心菩薩」;到了深地的菩薩,就是「法雲地菩薩」,第十地菩薩,就是法雲地菩薩。這差點就是「等覺」了,相當於「覺悟」;那個就是「深心」,相當於覺悟,已經到了「深心」了。

 

菩提心是菩薩淨土 菩提心是覺悟的心

什麼叫「菩提心」呢?釋迦牟尼佛講:「菩提心是菩薩淨土」。什麼又是菩提心呢?菩提心又叫做「覺悟的心」,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。你到了那個果位,你已經「等覺」了,平等覺悟,就是「等覺」,差不多相當於覺悟了。第十地「法雲地」就是「等覺菩薩」,相當於覺悟了。這個覺悟的心,就是 「 菩提心 」。

 

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覺悟的心不退轉

無生法忍不動地 無生即是無所得

我跟大家講這三種心的分別在哪裡?「覺悟」的心就是「菩提心」。我們講的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就是覺悟的心。當然是不退轉啊!第八地就不退轉了,因為祂已經證悟了,證悟什麼?證悟「無生」,這個果位叫「無生法忍」。你證悟什麼呢?證悟「無生」。「無生」也就是《心經》裡面所講的「無所得」。「無生」你還得什麼?

 

所有的「得」將來都會失去 故無所得

人生如夢 夢醒什麼都會沒有

像我們裟婆世界的人,我們是裟婆世界的眾生, 大家都想得到什麼!沒有房子的想得到房子;沒有車 子的想得到車子;想要得到老闆給我們加薪。有的人想得到,像我們買彩劵,就想得到中獎,這就是「財」嘛。

裟婆世界的眾生還想得到什麼?你選舉是為了什麼?得到一個「權力」、一個「名」。我們每一個國 家都有選總統,像台灣選立法委員、選總統、選縣市 長啦,就是人民選出來的。想得到什麼?得到權力、得到地位。

男的想女的,就想要找一個比較好的的太太啊!女的想男的,當然想要得到好的先生啊!這個都是 「得」。

能夠證悟的,覺悟了就知道是「無所得」。覺悟的人知道是「無生」、「無所得」。你就算在裟婆世界,看起來有得到;在佛的眼中是「無所得」。所以,我常常講,「有所緣」也不是「有所緣」,緣份 的「緣」。有緣也是無緣;無緣也是有緣。「有所得」也是「無所得」;無所得也是有所得。怎麼這樣子講呢?因為所「得」將來都會失去,故「無所得」。只是讓你暫時擁有,好像夢一樣啊,夢醒就什麼都沒有。

所以,菩提心、不退轉、有所覺悟的心,就叫做「菩提心」。

 

布施是菩薩淨土 悟無所得平等捨

因為以這樣子來講,所以,「布施是菩薩淨土」。因為知道「無所得」,你就可以捨掉自己心中的貪、嗔、痴、還有嫉妒、吃醋,都可以捨掉。你不會太小氣的,你小氣是因為你貪。你生氣、發脾氣,也是因為你想要「得」,得不到的才會生氣。你既然已經醒悟了,這都是暫時的現象。你就可以捨掉內在、布施、捨掉自己的貪、嗔、痴,跟自己本身的吃醋、嫉妒,全部消除掉;外在,你可以布施金銀財寶給眾生,這個就是布施。「布施是菩薩的淨土。」

今天我跟大家解釋,這樣有清楚嗎?因為「無所得」嘛!無所得你才能夠布施。如果有所得的話,你會緊緊抓住不放。你的錢不能讓人家拿走啊!你的老婆不能讓人家拿走啊!你的先生不能讓小三搶走啊!對不對?你的老婆不能讓小王搶走啊!都有這一 種心理產生出來。我的老婆,怎麼被小王搶走!?是我的先生,怎麼被小三搶走!?其實都是「無生、無所得」!都是坦然去面對,就不會有什麼樣子的想念 出來。這是「菩提心」。布施,你就可以捨,「平等捨」。

 

持戒是菩薩淨土 戒惡行善即是功德

再來是「持戒是菩薩淨土」

為什麼要「持戒」?就是「戒惡行善」。所以,菩薩在成佛的時候,祂是行十善道、滿眾生願的,祂必須要行十善來滿眾生的願望,這經典上寫的很清楚。

什麼是持戒?戒惡行善。戒掉不好的,做一些好的、有功德。以十善道,全部滿願了,就可以成就自己本身的菩薩跟祂的淨土,菩薩跟淨土都一起成就了。

持戒 —— 就是戒惡行善。我們在裟婆世界,我們以什麼為「功德」?戒惡行善,就是功德;在真正的「根本智」裡面,是沒有功德的,因為沒有功德,才是功德

如果你有心這樣子做,是想要自己成名,你才故意去做善事,這樣就沒有功德。不要有「功德」想,是你真正的發了菩提心,你真的守了戒律,守戒律,就是行慈善;除掉那些惡的。所以,佛教的戒律非常多的。

你看「基督教」也有戒律,像「十誡」就是基督教的戒律。「摩西」在「西奈山」山上的時候,耶和華上帝給他十條的戒律,就是「十誡」。基督教、猶太教、天主教,他們也一樣有它的戒律;回教也一樣有它的戒律;佛教的戒律更是多。

例如,你能夠來「西雅圖雷藏寺」聽法,你故意不來,這是很小的戒律。你是皈依的弟子,你能夠來 這裡聽法,你故意不來,這個也是犯戒。這一條叫什麼?「未往聽法戒」,沒有去聽自己的師父說法。「未往聽法戒」,你能來,故意不來,這個是犯戒的。如果你是皈依的弟子的話,是算犯戒;沒有皈依當然是不算犯戒。這個也是一條很小很小的戒。就是要戒掉這個,「戒惡行善 」。

「持戒是菩薩淨土」、「忍辱是菩薩淨土」,這裡就在講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智慧、禪定」,這是「菩薩六度」。釋迦牟尼佛再來講的就是「菩薩六度」。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