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錢 有不同的名字
文/美國圓覺堂 釋蓮到
這篇文章是翻譯自網路文章的英文版,非常有趣,原創作者,對事情觀察入微,才能寫出如此微妙的串連,值得和大家分享。
很有意思…沒想到「錢」有不同的名字!
在寺廟或教堂,錢被稱為『捐贈』。
在學校,這是『費用』。
在婚姻中,它被稱為『嫁妝』。
離婚時,『贍養費』。
當你欠某人時,它是『債務』。
當您向政府付款時,就是『稅』。
在法庭上,這是『罰款』。
公務員退休人員,這是『養老金』。
雇主對工人,這是『薪水』。
主人對下屬,這是『工資』。
對孩子們來說,這是『零用金』。
當你從銀行借款時,它是『貸款』。
當您提供良好的服務後,這是『小費』。
對於綁架者來說,這是『贖金』。
以服務名義非法收受,這是『賄賂』。
問題是,「當一個丈夫給他的妻子時,我們怎麼稱呼它…?」
回答:給你妻子的錢叫做…「責任」,每個人都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。
因為妻子不是「免稅!」
祝你有美好的一天!
世間「錢」為何物?這篇文章對錢做了最好的詮釋:
針對不同的事件,對「錢」有完全不同的解讀。事實上,世間所有發生的事件,每個人都依照自己的利益而做解讀,大家的解讀是不可能達到共識,既然自己的解讀是虛幻的,我們又何苦抓住虛幻,執著不放,自尋煩惱呢!
依理而言,自己如果沒有辦法不執著自己的解讀,就應該尊重他人的解讀。
針對任何發生的事件,如果你有選擇,不執著你的解讀或尊重他人的解讀,請問你會選擇那一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