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佛法學堂:居士學佛行儀「國際禮儀」報導

真佛法學堂:居士學佛行儀「國際禮儀」報導
文/宗委會
 

  「真佛法學堂」–2021年真佛宗入門/未來與在職「居士」弘法人員培訓,有鑑於居士弘法人員以在家居士為主,在台灣/馬來西亞時間2021年6月19日星期六晚上8點,本次特別邀請外交官廖東周大使主講「居士學佛行儀:國際禮儀」。當天彙集了三大語系的學員,課堂中廖大使以中文講課為主,並有英文及印尼文的即時口譯,上課總人數超過五百五十人之多。

  究竟國際禮儀和「法」有什麼關係呢?廖大使在上課時開門見山的說:「讓我們大家以研習居士行儀的心,來供養 師尊,也做為我們祝 師尊生日快樂的心意。因為我們把自己修得越好,也就是等於回報 師尊的佛恩。」相信此番話已揭露了,因為「佛法不離世間法」,一個真正學佛行者的修養和內涵,和對佛法的認知與實踐,會自然表露在一切言行舉止的點點滴滴中。 

  當今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,對不同文化的認識、理解和敏感度,將是一種基本知識,也是促進國民外交最直接的方式。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,本次主要是讓大家了解西方文化,授課內容著重在「食、住、行」三點。在「衣」方面,廖大使解釋:從佛陀的觀點來講,佛家修行人,不講究華麗的衣服。居士行者只要穿著「乾淨」、「整齊」,就是最好的了。本次講座重點摘錄如下:

一、國際港埠關卡應對

  西方國家在交談時,要看著對方的眼睛,表示專注、善意和誠實。所以移民官問話時,要友善注視對方的眼睛,回答內容以簡要、誠實、堅定,態度自然。順利通關時,記得向移民官道謝並祝安好,如 “Thank you. Have a good day.”等簡單問候語,相信移民官也會感受到好心情。

二、國際餐飲場合禮儀

  東西方文化的用餐禮儀有大大的不同,若有參加宴會場合,務必要先熟習國際餐飲禮儀,以免尷尬事情發生。例如到達餐廳後,若不知席次,有禮貌的詢問服務人員,遵從侍者帶位。勿大聲喧嘩、態度急躁。食物切成小塊,以叉將食物就口。口中有食物時盡量不說話,閉口輕輕咀嚼、不發出聲音。所以吃太大口,嘴中塞滿食物,是不禮貌的行為。餐巾擺在腿上,必要時可輕拭嘴角,切勿拿來擦汗等,萬一要咳嗽時,一定要將餐巾遮口,避免口中食物飛出。大塊食物(如麵包類)切勿整個拿起咬食,應該吃一口剝一口,這點和東方人慣於吃包子、饅頭以大口咬的方式,是完全不同的。離席時,記得將坐椅往桌子推近。 

三、國際旅行住宿禮儀

  出國旅行一定要預早訂房並再三確認,遵守進住及遷出時間。適度配合各地小費規則及行情。切勿穿著內衣、浴袍、拖鞋走出房間。對旅館各級服務人員務必平等禮貌對待。有些地方或許有宵禁時間,應注意相關安全相關規定。如果一定要外出,宜先告知櫃台人員自己的去處,做好保護措施。

四、正式場合互動禮儀

  國際禮儀中,一般為握手禮,但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不同,宜事先了解當地見面招呼方式為佳。
  通常同輩間不分先後伸手,若是同輩異性見面則由女性先伸手,若女性沒有握手意願,男性不應太熱情去拉女性的手。如遇長輩則不分性別,皆等長輩先伸出手,晚輩才配合。
  彼此介紹時,先將晚輩介紹給長輩、先將男性介紹給女性為尊重,平輩及同性別則不拘。
  搭乘車船飛機交通工具,注意排隊順序及禮節,務必仔細觀察避免莽撞失態。 
  疫情期間,則改以雙手合十等肢體不碰觸之見面招呼方式,彼此不分先後,但最好配合眼神傳達自己的善意。廖大使也教大家如需借光(借過)時,國際上英語 “Excuse me” 為習慣語。接受服務後,要養成習慣說 “Thank you. Appreciate it.”雖是簡單的字句,卻可以讓對方感受你的真誠。

五、國際旅行開車走路禮儀

  相信很多弟子都曾經到西雅圖朝聖,或許也會在當地租車自駕旅遊,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非常重視「路權 right of way」,很多路口沒有交通號誌,開車或走路皆尊重直行者優先,左右轉彎者需耐心等候,若遇到路口有「停 stop」交通標誌時,不論其他方向是否有來車,一定要將車輛停足三秒鐘,再以先到路口者先行,如此禮讓依序開車。在歐美國家開車,一定行人優先,不論有無燈號,務必要停車禮讓,這些或許是與東方國家開車習慣不同之處,在前往旅行之前,務必要做功課以免因故掃興。

  廖大使提到這些國際禮儀時,核心精神是平等對待、以自他互換的察覺與思維模式的延伸行為,例如:不管是對關務、移民官員,或是餐廳、旅館的服務人員,只要能夠深切體會到眾生都有佛性、佛性平等的教理,而不被對外在身份、形象的分別心所束縛,自然對各階層的人都保持善意、誠懇、與尊敬。又如國際旅行住宿禮儀中,遵守時間勿有佔便宜心態,因為自己不想被佔便宜,自然也不會想佔人便宜。如開車的禮儀,懂得禮讓順序,尊重行人、幼童等,自然能很輕鬆融入當地生活。

  這一堂「居士學佛行儀:國際禮儀」,讓學員們能夠從外在的行儀著手,逐漸對治、修正內在的思維,最終的目的還是要「融會貫通」、「學以致用」,把佛法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。如果眾弟子都能夠實踐、加強自己的行儀、威儀,提升真佛弟子的形象,自然能攝召更多的人加入修行行列。感謝廖東周大使精彩幽默的授課,學員們莫不法喜充滿,期待有更多人受益。

贊助真佛報
前往贊助真佛報前往贊助